乡村建设理论

作者:梁漱溟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0

顾文姬评分

5

270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乡村建设理论内容简介

《乡村建设理论》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构成。甲部,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性质的,是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和乡村教育思想的基础;乙部,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由农业引渡到工业化。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我没有将复杂问题一眼看透彻的聪明,但我有抓住问题不放手的研索力,就会有被我弄通了的一天。从这困勉功夫也能将高明人见到的而我也见到了。这本书,就是困勉研索的结果,正好给高明人的话做注解,给不明白的人做桥梁。

我敢断言,如果这上层动力与下层动力总不接气,则中国问题永不得解决;而上下果一接气,中国问题马上有解决之望。

在执政的共产党,本以国营农场或农业公社为理想目标;但阅历二十年,结局却在当初所不注意的农业合作社;用尽心力,辛苦备尝,而后得的事实教训如此,还有什么话说呢?所谓事实最雄辩,这比多少思想辩论都深刻啊!

农民所接触的是广大的自然界,所以是他心里宽舒安闲;工商业者居于人口密集的狭窄的都市中,睁眼所碰到的就是高强。所以是他的性情非常褊急不自然。农民的宽舒自然的性情,很适于理性的开发

然所求无非彼此感情之融合,他心与我心之相顾。此和与顺,强力求之则势益乖;巧思取之则情益离;凡一切心思向外用力者,皆非其道

大概初兴之时只见长处不见短处,到末后却只见短处不见长处。

现在许多人咒骂剥削,其实中国离剥削尚远,没有秩序那能谈到剥削!中国现在只是一种争夺之局,而说不上剥削之居;不是有一个不平等的秩序,而是没有秩序。

只有有头脑有眼光较高明的人,能想得通,看得透,对于事实能为多方面的了解,不执着于一偏;眼光短浅的人往往执着于一面。但事实上变迁,则让人不得执著;不执著,一切才有办法。

我常喜欢说:当一个人心里没有事情,你同他讲话最能讲得通的时候,就是理性。理性就是强暴与愚蔽的反面,除了这两样以外就是理性。所谓理性,即“平静通晓而有情”也。

第四层:农业最适宜于家庭的经营,工商业则不然;男工、女工、童工,部分分散到工厂做功。可以说,农业是巩固家庭的,工商业则是破坏家庭的。

此间分际,很难定说,都是要慢慢的试探从习惯上来确定。当习惯养成的时候,分际才能确定——确定靠公认,公认靠习惯的养成。 像这种习惯的培养,除了从乡村着手以外,其他没有合适的地方。

今再申明一句:有形的事实是乡村,无形的道理是理性。这两个地方,原来就是中国社会的根,除此外都不算。我们现在就是从这根上来生出新芽。

农民看着不好联合,而其实必然还是他。……知识分子今后要想在解决中国问题上表见力量,非与农民联合起来,为农民而说话,以农民作后盾不可。

若将政府除外,中国国家原来是统一的。

质言之,在一国里面必须有此一较强势力隐然为中心支柱才行。

川局即为中国之缩影,研究中国问题者最好看四川。

所以有两个原则要记住:一是植根不深,便没有力量;一是新力量要在养中用,用中养,不得其养则力量不成。 于是我们又有两个原则要记住:一是人类的力量在理智,缺乏理智便没有力量;一是力量生于积极活动,若只消极的要求不成其为力量。

说到此处,几乎智穷路绝。然而天下事,许多办法凭你想是想不出的,事实却会来凑泊你,殆有所谓天不绝人者。于是就有近十年来的乡村运动发生。从乡村运动不费力地就解答了上面两个难题。

三、知识分子下乡后,其眼光见解乃剀切问题而不骛虚蹈空,乃一定于革命而不移;——知识分子若徜徉于空气松和的都市或租借,无望其革命;只有下乡而且要到问题最多最痛苦的乡间,一定革命。在乡间人一面,则渐得开化,不再盲动于反对的方向去;不为土豪劣绅所操弄,乐近知识分子而不疑,双方各受变于对方,相接近而构生一个新动力;于是仿佛下层动力得到了头脑眼目,又像上层动力得到了基础根干。

乡村建设理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梁漱溟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终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与《东方学术概观》等。

梁漱溟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