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
赖声川的创意学内容简介
這是個講究創意的年代。企業無法創新、個人缺乏創意,都將使一切生存愈來愈吃力。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天分高,或罕見地靈光乍現時,才會迸發創意;平凡如一般人,創意是可見而不可及的天賦,更別說要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了。但是,創作連連、創新不斷的劇場大師賴聲川卻認為:創意,其實是可以「練」的。賴聲川精煉二十多年來不斷令世人驚奇的創作經驗,首度公開他的私人練功祕笈─「創意地圖」,為讀者徹底剖析「開啟源源不絕創意」的方法。在創意地圖中,賴聲川將培養創意的訓練分為「創意概念(內容)」的培養和「表現手法(形式)」的訓練。他細緻剖析如何將生活中的習性、經驗、動機,藉由重新學會「如何看」,來貫通內心的神祕泉源,將障礙創意產生的「三毒」變成「三智慧」,並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這回,賴聲川要帶領讀者走進「賴老師私塾」,深入「創意之道」的新天地。他透過旅行、生活、禪修的各種體驗、領悟與第一手經驗,分析膾炙人口的《如夢之夢》、《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劇作創作過程。他也在書中分享與金庸、候孝賢、傅聰等華人世界重量級大師交談所獲得的啟發。
热门摘录
尼采說: 你的靈魂中必須充滿混亂,才生得出一顆舞動的星。
索甲仁波切说,我们必须教育第七识,想办法拉开第六识和第七识之间的空间。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放下自我,放下才会有创意。这样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因为传统观念中,有创意的人、艺术家,总是很自我。但事实上不然。真正的艺术家懂得放下自己,才能找到作品。放下就是延长“纯净觉察” — 看见食物的原貌 — 和“赋予觉察意义”之间的空间,让我们自由地看待世界,解放世界原貌。当这个裂隙拉长、空间拉大,心的空间就扩大了。
个人的喜好、我们是谁、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一切不是从艺术领域中学习的,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渐渐培养出来的。 创意的智慧必须随时在生活中累积,创作时备妥,才能顺利运用。
这需要高度地关注,纯粹地关注,专注到任何杂念进不来的地步,专注到心中的偏见和预设立场都挤不进来。 放下,才看得到。放下概念,放下自己,就能直接穿透事物,看到原貌。
敏感度只是一种感受的能力。感受本身并没有智慧,感受就是感受,虽然创意人在工作时大量运用这些感受,但必须建立针对感受的观点,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感受。 一个感受很多的人,却不见得能够承担感受所带来的情绪。这是一种矛盾,容易令人进入一种混乱状态。有时候高度敏感变成一种借口,让人沉醉在纯粹感性的执着和欲望中,于是对许多敏感的人来说,人生沦为一种纯感官经验,人随欲望走,通过强烈的敏感度,耽溺在感官世界中。
题目的拟定不是潜能开发课程中脑力练习可以加强的。这是一个人本身深度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欲望的问题、智慧的问题。
结构的口诀 1、要学会看事物如何成立,必须先看到实物的结构。 2、要学会看到结构,必须先学会看到事物的完整性。 3、要学会看到完整性,必须先学会看到事物的需求。 4、要学会看到需求,必须看到创意作品核心的精华。 5、是作品的内在精华化成外在的结构。 6、结构是外在的支架,但它是根据内在的需求而成立的,结构是需求的外延,需求是结构的内涵。
文艺复兴大诗人彼特拉克在亚维农的教堂中瞥见劳拉一眼,促使他写下数百首情诗。劳拉这位得不到的女人是外在的刺激,但写诗的欲望来自于彼特拉克的内在,每一首诗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来自于比特拉克,而不是来自于劳拉。
题目的接到一定在出题目的思维程度上。
“智慧”决定创意人为自己所出之题目的深度及挑战大小;“方法”决定创意人解体的效率,也决定创意人解题的创意。
创作者必须为自己所设定的题目寻找适当的解答。这么说,不论创意的源头或执行,都是需要被创意人“发现”的一个过程。
无论如何,回想起来,那天发生的事挺不可思议的。要发生那种灵感,需要发生两件事: 1. 我生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 2. 必须由一种机制被启动,知道在哪里找这些事件,以及那些时间能够跟那些时间串连在一起。
所以,一切的基础在于我们内在装了什么,因为那才是创意的原始材料,那才是创作系统取材的花园。
创意在运行时,我们的内在像是一个座金字塔,金字塔上方吸取来自底座的创意营养,向上提升,经过精炼的过程,终究提炼出创意的精髓,从金字塔顶端吐出创意作品。 金字塔上方要从底部吸取泉源的养分,中间还有许多的考验和障碍。创意学习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清理金字塔内部,打通上下,让创意在金字塔内顺畅地流通。上下、左右,这都是金字塔表现的重要关系。
“智慧存在时,表现方式就是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及关系。他是对生命整体的觉知,同时清楚看得到个别是物质具体独特性,以及相互关系中的细节。智慧就是理解复杂性,接受关系。”——人类环境学者 Joseph W.Meeker 能够看到万物之间的关系,首先也需要看到万物的整体性,自然界一切的相互连接性,有了这种智慧,创意工作才可能有深度。
如果爵士乐手、书法家、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表现的是来自内心的艺术,那么心的内容就是艺术的内容,那观看的人所看到的事实上就是创意人的心,而智慧就是人心最直接的呈现。这种艺术表现最能充分说明智慧在创意中的绝对重要性。
创意人至少要用相等的事件与努力培养自己的心。创意人在生活中下了多少工夫,会直接反映在最后成品之中,这是无法回避的。 创意是一种跨越界线的能力;智慧是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能力。
我们必须面对创意金字塔中左边的三大课题:“经验”、“习性”、“动机”。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只会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叫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Antoine de Saint-Exupery
但身为负责生产艺术的创意人,不了解背后的动机就等于放弃了创意的源动力。 三毒之中最不容易注意、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动机”。因为改造动机,就能直接影响习性,习性又能够对经验的累积立即发挥作用。
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Marcel Proust
一个人能不能累积智慧,主要是看他懂不懂“如何看”这个世界,如何看自己的动机,如何看自己的习性,如何看自己的生命经验。眼睛只是感官。到底看到什么,看多看少,是心在决定。
当你真正开始看见事物,才能真正开始感受事物。 我们现在看的是习性看的世界,创意需要的是新鲜的看法,一种超越习性的看法。 培养新“看”法的预备动作就是先扩大自己内心创意可能发生的空间,允许新的可能性介入。
去标签让事物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意义和期待,充满各种可能性,因为放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纯净原貌,意味着事物被解放,这是它就能和任何事物连接。
创意的精髓在于事物之间的连结。不同事物的不同连结方式创造出新颖的创意。
两种能力 1. 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在这种纯净的“看”中,能够看到它的精华。 2. 看到事物因果的能力。
创意是创新,必须有创新的勇气与能力,才能找到新的表现方式和解答问题的方式。 首先,让心静下来,稳定情绪才有可能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判断机制,才下手改变这“看”的机制。 我们要检查自己的好恶。要仔细去看日常生活中从微小的好恶,到人生的大课题、大执着、心结的成型过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练习,不断地练习。而技巧的纯熟度必须有效地累积,这一切就看个人是否了解事物如何运行才能成立。 创意的自由并非无限的自由。我们要学会设定边线,把构想限制在一个固定范围之内,才会得到创意的自由,不然,无限的发想空间中难以定出结构。 边界设定的技巧,还是跟作品的本职、内在需求有绝对关系。
当“灵光”自外降临,它是一个火花,一个催化剂,而不是一个档案。外在的故事或事件可能成为催化剂,刺激我们内在的操作系统,但是这些外在故事或事件无法取代操作系统。我们只能靠自己的额井来取水。自己的井中有多少水,是自己长年的积蓄。
创意的关键在于“智慧”,创意所需的智能,主要的学习场域不是创意,而是自己的人生,因为后来出现在创意作品中的材料,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己的人生。
赖声川的创意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