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德者

作者:纪德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0

顾文姬评分

4

137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背德者内容简介

《背德者》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我珍视自己身上每一种美好情感,然而,我既不了解朋友,也不了解自己。

遗憾、内疚、惋惜,这些都是从前的快乐;事过境迁了。我不喜欢往后看,我把过去远远抛开,就像小鸟为了高飞必须离开它的影子。……任何欢乐就像沙漠中的天赐之物,说不上哪一天会腐败变质;它就像阿梅莱斯泉水,据帕拉图说,盛在任何罐子里都要变质的……让时间带来的一切,再由时间带走吧。

我很不了解我的妻子,想到她也很不了解我,心中并不十分难过... ...虽说我不爱自己的妻子,但我至少从未爱过别的女人... ...我根本不爱她,至少我对她丝毫没有所谓爱情的那种感觉;不过,若是把爱理解为温情,某种怜悯以及理解和敬重之心,那我就是爱她了。

现在,年轻的阿塔拉里克要同我交谈,就可以从墓穴里站起来,我不再倾听陈迹了。古代的一种答案,怎么能解决我的新问题呢!人还能够做什么?这正是我企盼了解的。迄今为止,人所讲的,难道是他们所能讲的全部吗?难道人就对自己毫无迷惘之点吗?难道人只能重弹旧调吗?... ...我模糊地意识到文化,礼仪,和道德所遮盖,掩藏和遏制的完好的财富,而这种模糊的意识在我身上日益增强。 于是我觉得,我生来的使命就是为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发现,我分外热衷与这种探幽索隐,并知道探索者为此必须从自身摒弃,排除文化,礼仪和道德。

... ...现在,我喜欢沙漠而不是绿洲,沙漠是光彩眩目,荣名消泯的地方。人工在显得丑陋而可怜。现在我讨厌任何别的地方。 仁心已泯,最后还虚有其表,我在她身边一直守到天黑。陡然,我仿佛感到自己精疲力竭。灰烬的气味阿!慵懒阿!非凡努力的悲伤阿!我真不敢瞧她,甚至自己的眼睛不是寻觅她的目光,而是死死盯住她鼻孔的黑洞。她脸上的痛苦表情令人揪心。她也不瞧我。我如同亲身触及一般感到她的惶恐。

我本可以再抄上后面这句话:“我从主耶稣那里知道并深信,没有什么东西本身是不洁的,只是对认为它不洁的人,一件东西是不洁的。”但是我未敢抄上去,唯恐雅克头脑里掠过妄测之念……

我承认,使我害怕的是我还很年轻。我有时觉得自己真正的人生还没有开始。请你们现在把我从这里带走,告诉我生活的理由。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可能是我已经解脱了;但是又怎么样呢?我受不了这种漫无目的的自由。请相信我,这不是我厌倦了我的罪恶一你们要这样称呼也行,而是我必须向自己证明我没有逾越我的权利。

因为我不愿意回忆,我相信我在回忆时会阻挡未来,会侵吞过去。我只有彻底忘掉昨天,才会创造每个时刻的新意。从前有过幸福,这对我是绝对不够的,我不相信死去的东西,不复存在与从不存在在我看来是相等的。

更我用说我们平庸的脑袋不知道怎样保持回忆不腐朽!但是回忆是很难保存的;最脆弱的会枯干,最令人心醉的会泛滥,最美妙的以后回事最危险的。令人惋惜的事起初也是很美妙的。

在旅行后期,我们的幸福平淡无奇,使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人类最美的作品毕竟都是痛苦的产物。幸福有什么可说的呢?没什么可说的,只有幸福的形成于幸福的毁灭才是值得一提的。我现在跟你们说的一切,都是幸福的形成。

你们懂了吗?或许我应该跟你们再说一遍,我对爱情这类事像个门外汉。可能正因为新奇我们的新婚之夜才如此缠绵……因为我觉得,就是今天回想起来,这第一夜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对爱情的等待和爱情带来的惊奇更增添了乐趣,要说明刻骨铭心的爱情,只要一夜便够,我心中牢牢记住的也仅是那一夜。一时一刻的欢笑,欢笑中两颗灵魂交融……但我相信爱情中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极点,以后灵魂怎么做也无法超越它,灵魂为了使幸福重新的这种努力只会磨损幸福;回忆幸福比什么都妨碍幸福,可惜我始终记得那一夜……

我担心仓促回顾会打乱我缓慢神秘的转化。应该让隐没的文字有时候重新显现,不要去重新描绘。

我承认,使我害怕的是我还很年轻。我有时觉得自己真正的人生还没有开始。

艺术上无问题可言,艺术品也不足以解决问题。如果把"问题"理解为"悲剧"。那么我要说,本书叙述的悲剧,虽在主人公的灵魂中进行,也还是太普通,不能限定在他个人等我经历中。我无意标榜自己发明了这个"问题",它在成书以前就已经存在;无论米歇尔告捷还是败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作者也不拟议胜败为定论。

告诉你们,我需要诉说。善于争得自由不算什么,难在善于运用自由。

马丝琳非常美... ...她觉出我在看她,于是朝我回过身来... ...直到那时,我为自己生活,至少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我结婚,但仅仅把妻子视为伙伴,根本没考虑我的生活会因我们结合发生变化。这时我才明白独角戏到此结束。 这样说来,我与之结合的女子,有她自己真正的生活,这个想法很重要!

我望着,看见日影移动,头脑空白,只有观察日影。我做什么都累,看书也累,再说,看什么书呢?存在本身就足够我应付了。 他的身体多好啊!这正让我着迷,健康,这个小躯体真健康。

当时我独自一人,无所等待,也把时间置之度外,仿佛直到那一天,我思考极多而感受极少,结果我非常惊异地发现,我的感觉同思想一样强烈。

她偎依在我肩头的姿势十分温柔,我们这样不动也不讲话,一直呆到黄昏,体味着一天的时光融入我们的身体。 犹如一阵微风时而吹皱极为平静的水面,她内心最细微的波动也能在额头上显现出来,她神秘地谛听着体内一个新生命在颤动,我俯向她,如同俯向一泓清水,无论往下看水有多深,也只能见到爱情。

我时常回想她那次落泪,现在我认为,她感到自己的大限已到,为惋惜别的的春天而涕泣。我还认为,强者自有强烈的快乐,而弱者适于文弱的快乐,容易受强烈快乐的伤害。马丝林呢,有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她就要陶醉,快乐再强烈一点,她反到禁不住了。她所说的幸福,不过是我所称的安宁,而我恰恰不愿意,也不能够安常处顺。

车夫是从卡塔尼亚城里来的西西里孩子,他像忒俄克里托的一行诗一样清秀,又像一个果实一样绚丽,芬芳而甘美。 ”太太长得多么美呀“,他望着远去的玛丝林说,声音听起来十分悦耳。 ”你也很美阿,我的孩子“。我答到,由于我正朝向他俯着身子,我很快忍耐不住,便拉他过来亲吻。他只是咯咯笑着,任我又亲又抱。 ”法国人全是情人。“ 他说道。 ”意大利人可不是各个都可爱。“ 我也笑道。后来几天我寻找他,但不见踪影了。 ... ...然而,我能自主选择我的意愿吗?能自主决定我的渴望吗?

人穷就受奴役,要吃饭就得干活,毫无乐趣。我想,一切没有乐趣的劳动都是可鄙的。于是出钱让好几个人休息。我说道,别干了,你干得没意思。” 我梦想人人都应享有这种闲暇,否则,任何新事物,任何罪愆,任何艺术都不能够勃兴。 ... ...在我看来,人的最恶劣的本能才是最坦率的。再说,所谓的坦率又是什么呢?

天气很热,碧空如洗,万物绚烂。啊!我真希望快干的全部收获再次升华为每句话。无奈我的生活本身无多大条理,现在要强使我的叙述更有条理也是枉然。 ... ...这块给人以快感的土地使人满足,但是平息不了欲望。任何满足都要激发欲望。

缺乏艺术品的土地。有些人只会欣赏已经描述并完全表现出来的美,我藐视这种人。阿拉伯民族有一点就值得赞叹,他们看到自己的艺术,歌唱它,却又一天天毁掉它,根本不把它固定下来,不把它化为作品传之千秋万代。此地没有伟大的艺术家,这既是因,也是果。我始终认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大胆赋予及其自然的事物以美的权利,而且令同样见过那些事物的人叹道:“当时我怎么就没有理解这也是美的呢?... ...”

请你们现在把我从这里带走,告诉我生活的理由

他们生活,徒有生活的样子,却不知道自己在生活

人穷就受奴役,要吃饭就得干活,毫无乐趣。我想,一切没有乐趣的劳动都是可鄙的,于是......

一切非常强烈的敏感,我相信都可以根据机体的强壮或孱弱,成为欢悦或难受的原因。从前使我深受其害的东西,如今却叫我乐在其中。

“玛赛琳,不应该为我祈祷。” “为什么?“ 她说,有点不安。 ”我不喜欢保佑。“ ”你决绝上帝的帮助?“ ”他帮助后有权利要求我的谢恩。这样引起了义务;我不愿意承担。“ 我们表面上像是在逗笑,但是绝没有误解我们这几句话的重要性。 “可怜的朋友, 你一个人是治愈不了的。” 她叹了口气。 “那就算了吧。。。” 然后看到她的悲哀, 我语气较为玩转地加了一句:”你帮助我吧。”

在旅行后期,我们的幸福平淡无奇,是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人类最美的作品毕竟都是痛苦的产物。幸福有什么可说的呢?没什么可说的,只有幸福的形成与幸福的毁灭才是值得一提的。我现在跟你们说的一切,都是幸福的形成。

背德者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纪德

纪德

附 录作 者 简 介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1869―1951)是法国甘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巴黎,是独生子,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学习时续时断,语文成绩优异,喜爱文学,为了向表姐表白爱情,于1891年发表了《安德烈・瓦尔德手记》。1891年,他由莫里斯・巴雷斯引见,认识了象征派大师马拉美,并成为罗马街“星期二晚会”的常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他受了象征派和尼采主义的影响,全面扬弃传统文化与道德,摆脱家庭与社会的约束,宣扬独立自由和享乐主义。不过,纪德的文学创作走的是一条探索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矛盾而又互相矛盾,既宣扬了绝对的自由,同时又主张天下人都应当得到解放;即宣扬了狂热的个人主义,同时又歌颂集体的献身精神;即使他主张的享乐主义,也并不是庸俗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旨在发现自我,探索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谤,因此,他成为勇于剖析自己的作家。1925年,他去刚果、乍得旅行,目睹了非洲人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生活惨状,回国后口诛笔伐,有力地鞭答了殖民制度。从此他的创作不再固守在美学与道德的象牙塔中,开始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越来越关注前苏联,并参加共产主义运动。1936年他访问了前苏联,回国著文批评了前苏联的社会现衬。纪德创作十分丰富,有的作品堪称法国现代文学的丰碑,小说和散文主要有:《人间食粮》(1897)、《背德者》(1902)、《浪子归来》(1907)、《窄门》(1909)、《梵蒂冈的地窖》(1914)、《田园交响曲》(1919)、《伪币制造者》(1926)、《妇女学堂》、《新食粮》(1935);回忆录主要有:《如果种子不死……》(1926);游记主要有:《放弃旅行》(1906)、《刚果之行》(1927)、《乍得归来》(1928)、《苏联归来》(1936);戏剧主要有《萨于尔》、《康多尔王》(1905)、《俄狄甫斯》(1932);《日记》(1889―1939)、《日记》(1939―1949)近二十本,《通信集》十余册,还有大量文论:《秋展漫步》(1904)、《论陀思妥耶夫斯基》(1923)……纪德的作品文笔清丽精湛,思想深邃细腻,语言温婉和谐,具有古典美。他始终是法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最喜爱的现代作家之一。纪德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李玉民1998年4月30日

纪德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