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幽燕

作者:曾瑞龙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3

顾文姬评分

5

17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经略幽燕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注释6:作为契丹人所建立的帝国,辽朝的名号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大抵在938年以前,契丹人还未将其政权正式定位于中国的王朝,故尚未有辽朝的称号。可能是由于获得了燕云十六州后,出于二元政治的需要,契丹人开始以辽为国号。然后“大辽”称号的使用很多时候都集中在燕云地区或和汉人有关的场合;至于在其他场合,“契丹”仍是被普遍使用的称号。

根据柯恩和顾慈的研究,军事才难由三个原因产生——无法从过去经验中学习(failure of learning)、无法推测可以预期的事变(failure of anticipation),与无法适应临阵的现况(failure of adaptation)。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

“上初以契丹渝盟来援太原,遂亲征范阳,欲收中国旧地。既而兵连不解,议者多请息民。”大战略层次上未能制胜,就谋求在战役层次上以一次声东击西的计谋,去解决长期以来的军事对峙局面,是宋太宗在战略上的冒进之处。

由于长城所倚恃的燕山山脉落入契丹人手中,北方防线被认为无险可守。自此双方兵连不解,直至1004年澶渊之役,南北讲和,才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对等关系。与此同时,党项人更在西北崛起,给予北宋军事力量很大的牵制,使宋军在东西两线都不能集中兵力,结果也是妥协了事。换言之,北宋未能收回燕云,是北部中国走向鼎峙局面的一大关键,也促使边疆民族王朝巩固其统治,为进一步征服中原打下基础。因此,宋辽战争是中国近世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强干弱枝”在古代史籍中并没有专指宋代国策的含义,但它却被近代学者赋予解释宋代积弱的意味,并得以普及,这与民族主义的认知模式有关。“强干弱枝”说其精要之处,在于察觉到统治者对利益的界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存在落差。统治者出于一己私心,为了巩固王朝的基础,罔顾民族大义,这种民族危机意识的反映,是对“强干弱枝”政策进行批评的心理背景。很可能,这种民族危机意一旦存在,以“强干弱枝”来理解宋代开国政策,并加以严厉批评的现象,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战争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军事、宗教及文化等冲突因素外,还需要有一种用暴力来解决冲突的动机。这种动机有长远积渐而成的因素,但也有某种程度的突发成分。这种突发成分还会随着君主专制政体背景下,最高决策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而增加。

经略幽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曾瑞龙

曾瑞龙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