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我觉得,创造性概念和健康、自我实现、丰满人性等概念似乎越来越接近,最终也许会证明是一回事。
人本主义的科学有必要也有可能超越那种脱离价值的、机械形态的科学,超越那种科学强加于人的限制。 也可以设想,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建立在一种不适当的人类动机论的基础上的理论,也有可能由于承认人的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冲动和对最高价值的爱,以至完全革命化。
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2.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退缩性的选择。 3.倾听内心的呼唤,肯定自我、显露自我。 4.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5.培养自己的志趣与爱好。 6.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7.创造条件,了解自己的潜能,使高峰体验出现。 8.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科学本身应该是一部伦理学法规,因为,假如你承认真理的内在价值,那么,所有后果都由我们为这一内在价值的服务而产生。
我想,这不仅在我们的社会中是重要的,我们的分工要求我们听从命令,执行计划,不出意外。而且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不仅就我们作为有创造性的工作者来说是如此,而且作为研究创造性的学者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我们都倾向于神化创造性过程的一个方面:热情、顿悟、启示、好主意、夜半灵感的来临,并往往会低估随后几年的艰辛劳动,那是任何美妙想法要成为有用的东西都不可缺少的。
我们肯定爱慕那些体现了真、善、美、公正、完善、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但他们也使我们不安、焦虑、困惑,也序还有点妒忌和羡慕,有点自卑、自惭。他们往往使我们失去自信、自制和自重。
和这一动力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崇高事物面前的敬畏……因为它们太神圣因而太危险。 ……对我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偶然启示是在我试图理解为什么高峰体验通常都很短暂时得到的。答案变得越来越清楚了。我们不过是不够坚强所以不能承受过多!它太震撼、太耗损人了。……发狂的幸福不可能长久承受。我们的机体太弱,承受不了大剂量的伟大……剧烈的情绪必然是极点的和暂时的,它必需让位给非极乐的宁静,较平和的幸福,对至善清晰、深沉认知的内在喜悦。极点的情绪不能长久持续,但存在认知能长久持续。
这难道不能帮助我们理解约拿情综吗?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拍被撕裂的合理畏惧,怕失去控制,怕垮掉,怕瓦解,甚至怕被那种体验杀死。……
还有另一方面的心理过程我曾在探索自我实现何以失败时碰到过。……例如,希腊人称它是对自大的畏惧。它被称为“有罪的傲慢”……就某些人说,这一对自身成长的逃避,只树立低水平的抱负,怕做自己所能做的事,自愿的自残,假装的愚蠢,骗人的谦卑,实际上是对自以为是、对骄矜、对罪的傲慢和自大的防御。有些人不能掌握谦逊和自豪之间的优美整合,而这对于创造性的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自我实现的人之所以对别人采取无所欲求的不评价、不判断、不干预、不宣判的态度,是因为他们一般没有必要从别人身上抽取满足他的需要的品质,而且从不把别人当工具看待,从而能够更清楚、更有洞擦力地知觉和理解其他人的实际情况。
“存在价值要求行为表现或‘庆贺’,并诱导出主观状态。”
以上考虑曾强有力地支持了我的想法,传统的科学哲学作为道德上中立、价值上中立、脱离价值的哲学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是极端危险的。它不仅是非道德的,也可能是反道德的。它可能把我们置于极危险的境地。因此,我要再一次强调,科学本身来自人和人的激情与利益,如波兰尼英明指出的那样。如布罗诺夫斯基所说,科学本身应该是一部伦理学法规,因为,假如你承认真理的内在价值,那么,所有后果都由我们为这一内在价值的服务而产生。我要再附加一条作为第三个论点:科学能寻求价值,并能从人性本身中揭示这些价值。
人性能达的境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