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日北方之学者是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今日南方之学者是也。
开科取士,则天下之人日愚一日。
宋明帝以故第为湘宫寺,备极壮丽。欲造十级浮图而不能,乃分为二。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入见,上谓曰:“卿至湘宫寺未?此是我大功德,用钱不少。”通直散骑侍郎虞愿侍侧,曰:“此皆百姓卖儿贴妇钱所为,佛若有知,当慈悲嗟悯。罪高浮图,何功德之有!”
学者之患,莫甚乎执一而不化,及其施之于事,有扞格而不通,则忿懥生而五情瞀乱,与众人之滑性而焚和者,相去盖无几也。
「荼」字自中唐始變作「茶」,其說已詳之《唐韻正》。
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至于死。
财聚于上,是谓国之不祥。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蔡邕《独断》:“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据此,则陛下犹言执事,后人相沿,遂以为至尊之称。
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若封王则称“相王”。
春秋之世,戎狄之杂居于中夏者,大抵皆在山谷之间,兵车之所不至。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言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史言:周將代殷,五星聚房;齊桓將伯,五星聚箕。(沈約《宋書·天文志》云。《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於房。」)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東井。
唐天寶九載八月,五星聚尾箕。
大曆三年七月,五星聚東井。
宋乾德五年三月,五星聚奎。(景德四年六月,司天監言:五星聚而伏于鶉火。)淳熙十二年閏七月,五星聚軫。
元太祖二十一年十一月,五星聚見於西南。
明嘉靖三年正月丙子,五星聚營室。天啟四年七月丙寅,五星聚張。(丙寅月之十四日,日在張九度,木十六度,火七度,土三度,金三度,水一度,凡聚者四日。)
占曰:「五星若合,是謂易行。有德受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德受殃,離其國家,滅其宗廟,百姓離去,被滿四方。」考之前史所載,惟天寶不吉,蓋玄宗之政荒矣。或曰:漢從歲,宋從填,唐從熒惑云。 四星之聚,占家不以為吉。驗之前代:於張,光武帝漢。(《蜀志》:劉豹等言:「建安二十一年,太白、熒惑、填星常從歲星。」)
於牛女,中宗紹晉。(《晉書·懷帝紀》:「永嘉六年七月,歲星、熒惑、太白聚于斗牛。」《天文志》同,但云:「聚于牛女。」而《元帝紀》則云:「永嘉中,歲、填、熒惑、太白聚牛女之間。」一云四星,一云三星,不同。庾信《哀江南賦》:「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
於觜參,神武王齊。
於危,文宣代魏。
於東井,肅宗復唐。 於張,高祖王周。皆為有國之祥也。
故漢獻帝初,韓馥以四星會於箕尾,欲立劉虞為帝。
唐咸通十年,熒惑、填星、太白、辰星會於畢昂,詔王景崇被袞冕,軍府稱臣以厭之。
日知录集释(精)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