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

作者:李楠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1

顾文姬评分

4

2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内容简介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所直面的上海小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来说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第—部完整、系统梳理晚清至民国的上海小报的学术专著。小报想像的上海是以名人为都市意象符号,用“流言”编织都市的叙事历史,充斥着摩登、流行、物质欲望的都市空间。小报文学是新旧调和的市民大众文学。借助于小报,可对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做一整合性的思考。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归纳戈公振、赵君豪、胡道静等关于小报特征的阐述,可以赋予小报以较为全面的定义,它是指篇幅较小,一般为八开或小于八开的小型报纸,它以消遣性为主旨,内容包括新闻、小说、随笔、游记、小品文、新旧体诗词、掌故、影戏舞动态、社会知识和生活话题等。一言以蔽之,小报是休闲性的小型报纸。版面是小报的物质形态,休闲性是小报的精神实质,判断是否小报须同时考虑篇幅和内容两方面的特点只满足篇幅小的特点而非休闲性的,不能称其为小报,比如辛亥时期涌现的大量政治性质的小张报纸就不在此列。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除了官报之外,晚清时期属于现代报纸的可分三类:教会报、政论性民报和商报。三类报纸对小报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会报启迪国民的办报意识,对后来的报纸包括小报示范现代报纸应有的模式;民报是报纸小型化的开始,维新运动为小报的发生提供了契机;商报是小报的本体。

范伯群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所作的界定:鸳蝴文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滋长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李楠

李楠

李楠,武汉大学新闻学硕士,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资深图片编辑、策展人。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摄影金烛奖”等20余项专业奖项;曾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等专业展赛评委;发表学术论文20余万字,在多个专业报刊开设个人专栏。

李楠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