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解读

作者:侯刚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唐诗三百首解读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在我国最为著名的唐诗选集。编者名叫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是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的进士。当时,他在社会上的名气并不大,所以至今也找不到有关他生平事迹翔实一点的资料,但是他选编的这本《唐诗三百首》,确实使他名扬后世。唐代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灿烂。据记载,活跃在唐代诗坛上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位,传下来的诗篇多达五万首。为了人们阅读唐诗时方便,当时就有人编辑唐诗的选本,以后历朝历代唐诗的选本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比较有名的如唐代元结编的《箧中集》、殷瑶编的《河岳英灵集》;宋代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金代元好问编的《唐诗鼓吹》;元代方回编的《瀛奎律髓》;明代的《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载》……这些唐诗选本的编者在历史上都比孙洙的地位高、名气大,但是,他们编的唐诗选本都没有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得那么广,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为什么孙洙《唐诗三百首》的编选会取得如此的成功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的编选宗旨确定得好。在书的前言中,孙洙明确谈到,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青少年。他说,这是一本为世俗青少年编的家塾读本,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背诵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直到老年还能牢牢记住,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目的。有了这样一个编选宗旨,选录唐诗时,标准自然就十分明确。孙洙在书的前言中表明,一定要挑选唐诗中的精品,要挑选传世之作,要挑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诗篇,以适应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要。有了这样的编选标准,就避免了前人在选唐诗时以个人好恶随意取舍作品的偏颇。对于前人编选唐诗的偏颇,清人纪晓岚曾有一段切中要害的评议:“元结尚古淡,《箧中集》所录皆古淡;令狐楚尚富赡,《御览诗》所录皆富赡;方回尚生拗,《瀛奎律髓》所录即多生拗之篇;元好问尚高华,《唐诗鼓吹》所录即多高华之制。盖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海,随皆取给,而所取之当否,则如影随形,各有其人之学识。自明以来,诗派屡变,论唐诗者亦屡变,各持偏见,未协中声。”(《御选唐诗》)而孙洙编《唐诗三百首》,则没有这些弊端。所以,朱自清称赞《唐诗三百首》所选作品“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因此,“流行最广,从前是家舷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第二,《唐诗三百首》在选录诗人诗作时,既注意突出重点,又注意反映全貌,做到了点面结合、筛选适当。《唐

登录查看更多

唐诗三百首解读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侯刚

侯刚

罗丹小传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市贫民区。罗丹从小热爱画画儿,14岁进入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三次报考美术学院均遭排斥。此后,在巴黎、在布鲁塞尔等地,从事种种与雕塑有关的杂活。1875年,他到荷兰、意大利参观学习,被伦勃朗、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所激动,开始塑《青铜时代》。1877年,他的《青铜时代》在布鲁塞尔展出,受到官方学派的歧视和攻击。秋天,他返回巴黎,《青铜时代》再次展出,又受到学院派的歧视和攻击。以后,他的作品《贝洛娜》、《雨果》、《加莱义民》、《巴尔扎克》、《思想者》等,都遭遇了相类似的厄运。直到1900年,他的才华才得到公认。法国美术家协会肯定了罗丹的雕塑艺术是一个重要学派。1903年法国政府给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勋章。1904年,罗丹受聘为设在伦敦的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1907年,牛津大学聘请他为名誉教授。1910年,法国政府授予他“伟大的公民”的光荣称号。1916年5月,罗丹患脑溢血。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抓紧时间,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全部献给国家。1917年11月17日罗丹与世长辞。享年77岁。罗丹苦斗终生,为人类创造了大量宝贵的艺术财富。他在欧洲近代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他使长眠的雕塑苏醒,恢复了近代雕塑的生命。”人们把罗丹和他的学生布尔德尔、马约尔誉为“欧洲近代雕塑的三大支柱”。

侯刚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