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城镇化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其核心在于人198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土地作为城镇化按发展的关键要素,暗含着从集体土地到国有土地型转变过程。
有关城市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发展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的组织架构和行为特征,以及城市发展联盟的形成(u,200何丹2003; Zhang,2002)。
维持型( maintenance or caretaker regimes)、发展型( development regimes))、中产阶级进步型( middle- class progressive regimes)、低收阶层机会扩展型(low- class opportunity expansion regime)。
“体制”是一种组织形式,其中发展型体制特指政府和城市商业精英间建立的非正式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运作和开发等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增长6me,2008这一模式可用于思考推动中国城市化的方式,城市发展动力中国家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三者是何种关系,以及不同配置方式对于城市空间的构筑和治理结构变化的影响。
中土地权属关系的变化以及不同参与者的互动关系推动着该区域社会的发展与重构。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是重新界定权属的配置过程,涉及不同主体的产权交易和利益分配。
已有的社会学研究关注土地集体产权中的社会性合约建构、产权博弈中的追索权、关系产权等议题(折晓叶,2018;臧得顺,2012;曹正汉,200雪光,200周其仁,2008;不同于经济学学术传统中强调产权的“排他性”“独立性”和“边界清晰"(Har,1995; Coase,1960; Demsetz,1983)
基于土地产权的资源交换和权益让渡,实则是一种身份产权的重塑(王庆明,2019),不同主体的身份在特定的关系结构中得到形塑和界定。
对于许多产权交易而言,相互之间的默契、理解和社会期待是一种比法律协议、正式合同更为有效的关系建立方式。这一路径中呈现多元产权结构并存互融的特征,产权主体的互动、行动策略以及国家的强力干预建构出产权演化的多重逻辑。
前者是村落集体与城市的博弈与土地转型,后者基于企业契约的合同解除并在国有土地上进行物业小区兴建与社区建设,二者展现了城市化中农村与城市的两个维度。
“产权体制”则指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合作关系,以互惠交易为核心而联系整合。农场组织的身份控制权和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在产权交易中不断变化,而农场和农民集体在资源交换和权益让渡的基础上建立了非正式的合作关系
力机制。笔者于2018-2019年对Z省S市国有农场G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对象包括农场员工和下岗职工,街道政法办、综合办工作人员,社区党委书记、委员和自然村原村民,主要关注城市开发中农场土地利用转型和区域变迁。
(王宁,2007)通过了解当事人所处的具体情境来理解主体的所思所想和行动逻辑,同时联系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和时代背景,探究城镇化过程中农场变迁的土地与身份产权交易。
社会学研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