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浅注

作者:曹础基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6

顾文姬评分

5

19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庄子浅注内容简介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都比较一致,当属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还羼入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因此,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政治上不仅主张绝对的无为,有时还主张上无为而下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有宣扬混世的,也有赞成避世的;在人生观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纵欲的;在对待不同学派的态度上,有坚持混合齐同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这些分歧,与孔丘之后,儒分为八;墨翟之后,墨离为三,是完全一样的。表明了庄周之后,庄周学派也在发展、分化。反映了从战国中至秦汉间的社会变革及各种学派间的相互渗透。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所表述的庄周观点,都应归属于同一体系。因此可以说,《庄子》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从战国中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它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从全书的基本倾向看来,完全体现了在野派的政治态度,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尤其在哲学领域里,广泛而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体系。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骈拇枝指出于性哉,而侈于德。

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足支),长者不为有余,而短者不为不足。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态也。

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财货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

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作者借仲尼之口说出“丘将以为师”,无疑是要把盛行当时的儒家道德打在下风,自捧为至上。以下几个寓言,用意亦莫不如此。

纪他,商汤时逸民,担心汤让天下给自己,故投窾水而死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浅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