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

作者:陶东风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4

3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内容简介

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文化功能是什么?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政治介入、独立自主与公共关切、专业化与公共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在世纪之交的西方与中国学术界成了一个引人注目而又极富争论的领域。在西方,一方面有人认为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等),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正在日益壮大,以至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阶级”(古德纳);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西方后现代主义者断言“知识分子已经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家与技术官僚。在中国,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有人认为,在社会转型、价值失范的时代,知识分子应当比以前发挥更加重要的社会批判与社会良知的作用;而相反的意见则认为,后现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已经失去而且也不可能继续发挥传统的启蒙导师的作用,“后知识分子”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人认为,出现“知识分子”讨论热潮的原因是:当今世界(无之中国还是西方)的社会、文化与知识界都遭遇到了严峻的现代性《题。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功能的问题从来是与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代性问题。只有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并引起强烈关注。这样,我们对关注知识分子问题的几乎全部都是研究现代性的学者的现象就不感到奇怪了。 上篇 西方学者论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对此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人从知识与受教育程度的角度把知识分子理解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些人从职业的角度把知识分子界定为从事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的人,也有些人把是否具有超越的普遍关怀、对于现实的批判意识、是否以生产批判话语为己任当做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其实,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定义都只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产生的知性认识。重要的是把历史上各种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与界定放在其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加以把握而不要把它非历史化、普遍化。“知识分子”的定义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历史地看,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来源于俄文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它出现在19世纪的俄国。当时,俄国尚处于前现代社会,但在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下,俄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出身于上流社会的知识阶层。他们接受了西方教育,带着西方现代价值理念与知识背景来观察俄国当时落后的专制制度,对自己所处的俄国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现行秩序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和背叛意识。俄国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

登录查看更多

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