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的彼岸
西潮的彼岸内容简介
在康桥畔沿着徐志摩的足迹,“刻意”找寻20世纪20年代的灵感;在萨尔茨堡和维也纳,为音乐之都的“飘零”而感伤;遍寻卡夫卡和昆德拉的城市,去细读波希米亚渐被遗忘的旧日记忆;看中国电影,下中国馆子,唐人街是心中的“麦加”;在“闲书”与正书间艰难取舍,便有“闲书呆子”无耐而帅真的自白;面对还不清的“书债”,常常不胜惶恐……这些充满浪漫情怀的文字不仅是李欧梵教授一段难忘经历的记载,更是一种激情的证明,一种真性情的体现。
热门摘录
为了应付学生,我又开始看另一本经典著作——Erich Auerbach的Mimesis,这次是从后记看起,发现作者写作此书时正在战后的土耳其,研究的环境极差,欧洲文学的资料更贫乏,然而此书从希腊史诗奥德赛一直论到Virgina Woolf的小说,而且引的大多是原文,作者功力之深,使我不禁想起抗战时期的陈寅恪和吴晗以及法国史学家Marc Bloch,他们都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写下不朽的学术著作。
纽约只有一个长驻的交响乐团,而伦敦一个城市就拥有四五个交响乐团。所谓文学批评上的“结构主义”源自法国,捷克和俄国也是重地;去年诺奖得主索尔·贝娄虽是美国人,但他的作品中犹太味极浓,今年诺奖得主辛格以近代犹太文Yiddish创作;V.S.Naipaul生在西印度群岛,而后在英国受教育,他最近的一部小说所描写的却是非洲。就近月讨论甚多的抗议文学来说,我最近看了昆德拉的《为了告别的聚会》,真是有啼笑皆非的感觉,但捧腹之余,又觉得作者对今日捷克社会的分析入木三分。
西潮的彼岸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