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诊断学

作者:邓铁涛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实用中医诊断学内容简介

上篇以中医诊断学之概念、学科内容、特点、学习研究方法与展望等,开宗明义,提出若干看法以供参考。然后以一定的篇幅,回顾中医诊断学发展的历史,展示前人的成就,论述辨病、诊法、各种辨证及病案之创始形成与发展历程。另设《中医诊断学对世界医学贡献举例》一节,论述我国医家在历史上对世界医学的若干贡献,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人们更热爱中医学。限于篇幅,只能略窥一斑而已。  中篇为本书的主干部分。根据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之体例,论述四诊、八纲及各种辨证、病案等内容。为方便临床之应用,特设“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一章,把各种辨证方法融会贯通,划分为外感与杂病辨证两大法门,并提出辨证论治的步骤--三段十步法。加强了 “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等章的内容,增加了“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一章,以便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加深对中医诊断学思维活动的理解。  下篇为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概况。在诊法研究部分中介绍了舌诊、舌下络脉诊、脉诊、甲诊、诊断仪器的现代研究成就;在辨证研究部分中介绍了肝证、心证、脾证、肺证、肾证等及证候诊断标准的现代研究成就;最后有《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学中应用的研究》一章。这些足以反映近20年来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趋势和成就。书末还附有望诊、舌诊、舌下络脉诊、甲诊等方面的彩图,都是我们多年来研究的成果,载之以供图文对照,增加理解。  本书系国内外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的力作、是学习、研究中医诊断学的专著。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作者以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在通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内容、任务、学习与研究方法、特色之后,系统论述了中医四诊、各种辨证、辨病、病案形成发展的历史,以期以史为鉴,增加见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了解前人的成就与贡献,增强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信心,中篇为本书的核心部分,用较大篇幅详细论述了中医临床所用的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其中包括有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等。邓铁涛教授还从执简驭繁、实用方便出发,专门撰写了一章“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阐述了外感病辨证的统一纲要、杂病辨证纲要和辨证论治的具体步骤。书中特别重视临床思维方法的分析,希望读者能把诊法与辨病、辨证与论治联系起来思考,使临床诊断臻于完善而避免误诊。本书还注意贯彻执行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与中医病案书写规范。下篇为四诊与辨证有关方面的现代研究进展,使读者了解中医诊断学现代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取得

登录查看更多

实用中医诊断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邓铁涛

邓铁涛

著者简介邓铁涛,男,191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名誉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卫生部药物审评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第四届、五届政协委员。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1993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邓铁涛教授擅治心血管疾病,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述、主编及编写的论著18部,发表论文80多篇,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邓铁涛医集》。主编《中医学新编》、《中医大辞典》、《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实用中医诊断学》等。1986年开始主持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1990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成果获199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度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铁涛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