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开始

作者:李济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5

6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中国文明的开始内容简介

《中国文明的开始》是对李济先生1954—1972年间对中国上古文明与文化研究成果的一个初步总结,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发展。书前收入了五十帧精美图片,其中有些为首次中文出版。全书共八篇,其中第一篇《中国文明的开始》,以殷墟发掘成果,尤其是对殷墟陶器、青铜器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国文明的起源进行了探究。其他各篇在肯定安阳发掘对中国历史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远古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原始进行了重新认识,尤其在古史料的收集、选择、整理以及古史的写作等各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提出了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现代中国考古学家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找寻证据以重现中国过去的光辉,其更重要的责任,毋宁说是回答那些以前历史学家所含混解释的,却在近代科学影响下酝酿出的一些问题。这样产生的问题属于两类,但两者却息息相关:其一是有关中华民族的原始及其形成,其二为有关中国文明的性质及其成长。 ——李济

李先生头一次上课便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荀子·非相》的话:“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Homo sapiens 指有分辨能力的人属动物,通常译为“智人”;作者惯用的译名是半意译、半音译的“有辨的荷谟”。——编选者注

全部人类的历史不以地域来限制。在叙述人类发展史时,把文化本身当做全人类的一件事,把创造文化、发明新事物视为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许多罐和盆肯定都是竹制器皿的模仿品:明晰的凹槽或凸脊显示的纵切面、内凹的器底和棱角分明的底折,都使黑陶清楚地区别于黄河上游地区发现的彩陶。这些特点可以说全部是由竹器模仿而来的。

……黄河、扬子江这两条大河流,可以说是历史学家历来认为与中国民族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历史地理。但是,若推本寻源地讲中国上古史,就可以推到了一个时期,即黄河与扬子江这两条大水还没有统一它们的水道以前的洪荒时代。不但如此,就是分布在各省的大山脉,应该是比水道固定些吧,但是,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中国有些山是在继续不断地活动,常有大小不同的变动。如太行山、秦岭以及昆仑山、贺兰山等等,都是活跃的山脉。它们现代的形态与高度的形成,是否比人类在这个区域出现的年龄老,这是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

因此,我个人的意见,觉得要预备写一部中国上古史,我们不但要参照铁的事实,也需要若干活的想像。

中国文明的开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李济

李济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清华学堂毕业,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殷墟等地的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并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1938年被推选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1948年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1972年,在台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46年还参加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工作,索回日本侵华期间掠去的中国文物。他主要致力于殷墟陶器、青铜器的研究。著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 · 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与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专刊》。

李济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