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之后
燃烧之后内容简介
一個完全燃燒之後的鍾曉陽。她極其典雅也極其現代,穿梭於詩經、紅樓夢、張愛玲和九七前夕的香港。名評論家王德威說,「自現實經驗中重新凝聚古典戲曲說部的情韻,使人徒生悠悠千古,不移者惟情而已般的況味。」
热门摘录
外国人有这么一句名言,他说:你得不到一样你想要的东西,只是因为你的欲望不够强烈。
我们那里都是山,一路斜坡。绕着山走,山上下的灯光像万千颗闪钻的纽扣,将这夜晚的城市密密扣上。 …… 斜坡上到一半,车子忽然咳嗽两声,死在马路当中。幸好前后都没有车。四周充满一部机器熄灭之后的寂静,金黄的街灯暖暖地晒下来。
满街的灯光明亮得叫人想哭。一辆灯火通明的巴士摇摇到站,载来许多人,又载走了许多人。人群在我周围孜孜乱窜,我走,他们也走,仿佛被什么东西从背后推动着,要停也停不了。我觉得明明走在那里,却又好像已经不在那里了,在很远的一个地方。我想到一个人虽然只是一个人,然而,在同一个时刻里面,也许正有许多跟他有关的事情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发生着。也许将会为我所拥有的一件毛衣正在地球的另一端开始它的旅程,而将有一天会把我载走的一家航空客机,正在某处的跑道缓缓降落。也许刚刚走过我身边的一个人,将来会在我的生命中引起不大不小的风波。
我喜欢一切事情的开始——一本书的第一行,婴孩的第一句人话,新衣服的第一次穿:纯粹、贞洁、为回忆而设。为什么事情的结束往往是丛生的野草和令人泥足的池塘?
……他说刚才电影是史坦贝克根据圣经里该隐和亚伯两兄弟的故事重新演绎的。 “为什么是East of Eden,为什么不是West of Eden?” 他微笑起来,“这也是圣经的典故,上面说上帝在伊甸的东方建了一个园子。”
应该怎样招待梁先生呢?她虽然生在香港,对它的认识其实很有限。每逢外来的游客问她:到哪里去吃?到哪里去玩?她总是答不上来。她对吃是从不讲究的,平常也很少到什么特别的地方去玩。公司组织春季旅游,每年都是游船,在船上荡一天,以打麻将为主要娱乐。她发觉至今她还在依赖小学时代在社会课上读过的课文。“香港仔,”她会说。“在那里还可以看见当年香港还是渔村的时候的风貌。”(谢谢教育!)或者:“太平山,”她会说。“太平山的夜景是最有名的,‘东方之珠’这个外号就是这样来的。”
“刚才很想来看你,可是电话响了好久都没有人接。” “什么?”她说。“什么时候?” “半个小时以前,响了总有三四十下……我老想着也许你正在开门进来,老是舍不得挂线。”
“纽约的地铁我就不敢领教,反正是没办法有安全的感觉。还有中央公园,那更是从来不敢去。” “咿……”米娜做出一个毛骨悚然的样子,“中央公园我是连大白天也不会去的。”
我在厨房的窗口看见他走到半路又倒回来,连忙跑去开门。人走了,又回来,就好像是捡到的。
“我小女儿两年前嫁过去了,住在芝加哥,要把我接去住。十多年前我就去过,没什么,就一个肯德基家乡鸡,做得比香港的好。……”
这是她所憧憬的吗?伴着一个半老的人在遥远的异国过着平淡无华的生活——她实在无从解答。也许到了她这个年龄,已经谈不上什么爱不爱的了。她需要的只是一份风雨中互相依靠的安慰。问题是,她愿意花几年时间在王社春身上冒这个险吗?这样一想,她就觉得王社春年纪太大了。他已经过了大半辈子,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比起他来,自己还年轻,何必为他赔上所剩无几的青春。
燃烧之后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