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房

作者:契诃夫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4

顾文姬评分

5

97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第六病房内容简介

內容簡介〈第六病房〉故事發生在某一省城的一所小醫院�,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是個被虐狂,出身良好,之前擔任法庭傳達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發病的起因係某個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士兵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的喪失,自己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陷入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一樁找不到凶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凶手而正式發瘋,被送入第六病房。另一方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性的到第六病房來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省城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作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第六病房〉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中篇小說,代表他小說創作的重大階段性意義,刊出後普遍得到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喝采,托爾斯泰與列寧皆十分激賞這篇作品。本書另收錄兩篇短篇小說〈捉弄〉與〈大學生〉。作者簡介契訶夫 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1860-1904) 契訶夫1860年1月17日誕生在亞述海濱的塔干羅格城。他的祖先是農奴,1841年其祖父以3500盧布贖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訶夫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雜貨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陰鬱中度過。十六歲時,父親經商失敗,為了躲避債主,舉家遷往莫斯科,留下契訶夫獨自一人在塔干羅格城,靠擔任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879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就讀,在學醫期間,由於父親的收入不敷使用,無法養活全家,他便開始著手寫一些諷刺、幽默的短篇小說刊登在莫斯科各報刊雜誌,如《蜻蜓》、《鬧鐘》、《點滴》等,賺取稿費貼補家用。 契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為滑稽小報撰寫的速寫、寓言、小笑話等,從1879到1884年,他以「安東夏˙契康堤」為筆名,發表了為數眾多的作品;晚年他自編全集時,把這段時期的作品刪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1884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一面懸壺濟世,一面繼續發表文章,並出版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他看上去是个善良、宽厚、快活的人,没想到本质是那么无聊的人。无聊得叫人受不了。同样,有些人向来只说聪明话和好话,可是你还是会觉得他们很愚。

他们没有工夫关照自己的灵魂,顾不上自己的形象和面貌。饥饿、寒冷、本能的恐惧,繁重的劳动,像雪崩一样堵住了他们精神生活的道路。而只有精神生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我们是万物之灵。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天才的全部力量,并且只为崇高的目的而生活,那么我们最终会变成神。然而这永远是不可能的:人类将退化,连天才也不会留下痕迹。

他的疯话是无法述笔端的。他述说人的卑鄙,述说践踏真理的暴力,述说人间未来的美好生活,述说这些铁窗总是让他想到强权者的愚蠢和残酷。他的话就像一支杂乱无章的集成曲,虽是老调重弹,却似乎永远也唱不完。

那些因为职务或事务而需要面对别人的痛苦的人,如法官、警察和医生,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对他们的当事人常常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在开始的时候,都会带有一点丑恶的成分。

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两种幸福:一种是为了探明生活意义而进行的那种自由深刻的思考,一种是全然蔑视尘世的浮华。

“人的安宁和满足不是来自于他身外的东西,而来自于他的内心。”

“普通人衡量命运的好坏的标准,就是身外之物,如马车和书房,而有思想的人衡量的标准则是自身。”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是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叔本华

通过阅读你们的书,我能攀登上艾尔布鲁士和勃朗峰的顶巅,在那观看日出,观看如血的晚霞是如何染红天空、海洋和林立的山峰的。我站在山巅,看到天空中的雷电如何劈开乌云,像一条游弋其间的人蛇一样;我看到绿色的森林、原野、河流、湖泊、城市,听到海妖塞壬的歌唱和牧笛的吹奏;魔鬼居然飞来跟我谈论上帝,我甚至触摸过他们美丽的翅膀……当然,通过阅读你们的书,我也体验到了坠入无底深渊的滋味,我创造奇迹,行凶杀人,烧毁城市,宣扬新的宗教,征服了无数王国……

我同时也蔑视你们的书,蔑视人间种种幸福和智慧,它们都太微不足道、不足为信,因为它们会像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转瞬即逝。不管你们有多么骄傲、聪明和美丽,你们还是会被死亡彻底消灭,就像窖里的耗子被消灭一样,而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的历史,你们的不朽天才,也将在未来和这颗地球一起,或者被冻结成冰,或者被烧成灰烬。 你们丧失理智,走上邪道。谎言成为你们的真理,丑变成了你们眼中的美。

难怪前人用千百年的经验,来告诫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不讨饭,不坐牢(俄国谚语)。

如果不把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污秽消除,只是把它们从一个地方赶出去,那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应当等待它自行消失。再说,人们是需要医院的,因为人们不仅开办医院,而且容忍它的存在。种种偏见和所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卑鄙龌龊的丑事,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时间久了它们会转化为有用之物,就像畜粪最终会变成黑土一样。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在开始的时候,都会带有一点丑恶的成分。

如果说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结局,那还有必要阻止人们去死吗?如果某个文官或商人多活了五年或十年,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用药物减轻痛苦是医学的任务,这真让人疑惑:为什么要减轻痛苦呢?据说,首先,因为有痛苦,人们才完美;其次,如果人类的疼痛当真被药丸和药水减轻,那么宗教和哲学就会被人类完全抛弃,可是截至目前看来,人类通过学习宗教和哲学,不仅学会了如何避免一切不幸,甚至找到了幸福。

只有智慧能让人快乐。可是我们的周围没有任何有智慧的人,没有任何有智慧的谈吐,所以我们没有快乐。不错,我们有书,但这完全不同于活跃的交谈和积极的交往。请容我做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那么我要说:书是乐谱,交谈才是歌。

智慧总是短暂易逝,它并不永恒,可我想你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喜爱智慧。生活是个陷阱,总是让人苦恼的。当一个有思想的人进入成年,意识变得成熟,他就会感到自己仿佛掉入一个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没有任何逃出的路。其实,他从虚无到有生命是由某些偶然的情况促成的,而不是出于他的意志。是……这是为什么?他渴望弄清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可是没有人告诉他,要不就是说些荒诞无稽的话。他拼命敲门,却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最后死神来找他——这同样不是出于他的意愿。

真是的,我们被上帝抛到这么荒凉偏僻的地方!更糟糕的是我们还得在这里死去。

所有这一切最后不都要埋进土壤,随地壳一起冷却,然后在千百万年间,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带任何目的地随着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吗?既然要冷却,既然要随着地球旋转,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从虚无中孕育出人和他高度的近乎神的智慧,然后像开玩笑似的把人又化作尘土。

一旦社会把罪犯、精神病人和一般的不合时宜的人隔离起来,对他们严加防范时,这个社会就变得不可战胜。现在您唯一的出路就是:安下心来,并且认定这就是您应该待的地方。

您很有思想,也爱思考,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两种幸福:一种是为了探明生活意义而进行的那种自由深刻的思考,一种是全然蔑视尘世的浮华。即使您在三道铁栏里面生活,您也能拥有这种幸福。

普通人衡量命运的好坏的标准,就是身外之物,如马车和书房,而有思想的人衡量的标准则是自身。

我只知道上帝创造我时,给了我血、肉和神经,是这样,先生!人的机体组织既然富于生命力,那么它就应当对外界的一切刺激有所反应。我就有这种反应。我感到疼痛,我就喊出来,流下眼泪;我看到人们做着卑鄙可耻的事,我就感到愤怒;我看到生活中的丑陋龌龊,我就感到极大的厌恶。在我看来,这种真实的反应才叫生活。机体越低下,它就越不敏感,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越迟钝;机体越高级,它就越敏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越强烈。

或者让痛苦把你磨炼得麻木不仁,丧失了对痛苦的感知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变成了活死人。

那种宣扬漠视财富、漠视生活的舒适、蔑视痛苦和死亡的学说,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财富,没有舒适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痛苦,如果蔑视痛苦,就相当于蔑视生活本身,因为正是由于有寒冷、饥饿、屈辱、损失,以及对死亡的哈姆雷特式的恐惧等感觉,才构成了人。全部生活就在于这些感觉中。人可以对生活表示苦恼,甚至憎恨它,但不能蔑视它。

归根结底,您没有见过生活,根本不了解生活,您对现实的认知,只限于理论上。至于您蔑视痛苦、对什么都不表示惊奇,不过是因为您懒,因为人世的空虚,身外之物和内心世界,蔑视生活、痛苦、死亡,探明生活的意义,真正的幸福——这种所谓的道理都是最适合俄国懒汉的哲学。

年轻人向你讨教该怎样生活,该做些什么,别人一定会认真考虑后回答,您的答案却连想都不用想:努力去探明生活的意义,或者努力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可是这种神话中的‘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对于真正的幸福来说,孤独是不可或缺的。堕落天使之所以背叛上帝,或许就是因为他渴望孤独,那是天使们没有领略过的。

良好的教养不在于你不弄翻调味汁、弄脏桌布,而在于别人弄翻了你只当没看见。

夏天我们庄园里的节日早晨总是格外诱人。这时郁郁葱葱的花园里空气湿润,露珠晶莹,在晨曦的照耀下,万物都熠熠生辉,显得喜气洋洋;这时房子附近弥漫着木犀花和夹竹桃的香味,年轻人刚从教堂里归来,在花园里喝着茶;这时人人都穿得漂漂亮亮,个个都兴高采烈;这时你才知道,所有这些健康、饱足、漂亮的人,在这漫长的夏日可以什么事都不干——在这种时刻,你不由得想道:但愿一辈子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第六病房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苦闷》、《万卡》、《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六号病房》、《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契诃夫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布尔加科夫、乔伊斯、海明威、纳博科夫、塞林格、伍尔夫卡弗等一代又一代作家和亿万读者。契诃夫的作品,值得在任何时刻重新阅读。童道明,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契诃夫专家,为我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

契诃夫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