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机谈文物
孙机谈文物内容简介
現今尊之為「文物」者,在古代,多數曾經是日常生活用品,各自以其功能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處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寶器,只不過是將這種屬性加以強化和神化。從探討文物所固有的社會功能的觀點出發,它們如同架設在時間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鏡,從中可以窺測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適宜,調焦得當,還能看見某些重大事件的細節、特殊技藝的妙諦,和不因歲月流淌而消褪的美的閃光。
热门摘录
葡萄酒的滋補健身作用,也已為現代醫學所證實。
从良渚玉器上的鸟纹、到阳燧鸟以至阳乌,都和鸟柱灯上的鸟的用意有相通之处。以阳燧鸟充当“明烛”的标志,显然比冏纹伞帽更直观。在庄严的祭礼中,用阳燧镜在神鸟背上引起炎炎明火,使关于太阳的神话在众目之前呈现,会使在场的与祭者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感染力。这样,它也就成为点燃“明火”的神灯,照耀祭品的“明烛”了。
玉圭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镶嵌绿松石是大汶口-龙山系统玉器工艺的特色。 山东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关系密切。
我国最先发现太阳黑子。《汉书·五行志》“永光元年四月,日中黑子大如弹丸。” 要使两足的鸟形器得以直立,在后部增加一个支点显然是最方便的做法。第三只足的出现,对鸟形器而言,是实际需要使然。
中国最早的茶具约出现在东晋、南朝。 瓯窑是中国最早烧茶具的窑口之一,其产品釉色青绿泛黄,玻化程度较高,胎、釉的结合却不够理想,常开冰裂纹,且出现剥釉现象。
茶经定稿成书大约在764年以后不久。
要验水痕,白色的水痕在黑盏上显得最分明,宋·祝穆《方舆胜览》“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除兔毫盏以外,建窑的油滴盏俗称“一碗珠”;油滴在黑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者,称“金油滴”。吉州窑的鹧鸪斑纹盏和建窑的兔毫盏有异曲同工之妙。杨万里诗“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茶道是一种审美主义的宗教。
肩上升起火焰的佛像通称焰肩佛。火焰肩并非首先出现在佛像上,而是出现在贵霜帝王像上。AD1中期,自我国西北地区迁徙到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各部,由丘就却将五翕侯统一起来,建立贵霜帝国。又经无名王的拓殖,至AD1后期,丘就却之子阎膏珍继立,国势强盛,领土扩张至西北印度。
与火焰肩相关的神像主要是现浇中的火神兼锻冶之神阿次酒(Athsho),他也可以代表其创造者祆教的主神阿胡拉·马自达。祆教崇拜火,像上的火代表善和光明。国王像大多只在肩之一侧升火焰。所以火焰肩本非佛像之固有相、好。 火焰肩佛像在新疆以西到印度河上游之间,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北阿富汗一袋形成的,这一带正式贵霜艺术中乌浒河派的发祥之地;它是犍陀罗早想进一步与伊兰风、大夏风及若干中亚本地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AD5以前,贵霜一直是佛法东传的枢纽,我国的佛教最初就是从大月氏人那传来的。将佛经翻译成汉文的早期译者也几乎都是月氏人,或经贵霜来华的安息人、天竺人、粟特人。我国新疆地区由于毗邻贵霜,率先接受佛教,修寺建窟,开展佛事活动。新疆地区的石窟多集中在丝路北道沿线的绿洲地带,以龟兹境内石窟遗迹最丰富,尤其是拜城克孜尔石窟和库车的库木吐拉石窟规模嘴杂。克孜尔石窟开凿时间早,地位更重要。在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出现了画的很清楚的焰肩佛。
这是汉代以来所谓的罽宾道,由现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皮山县向西南,经红其拉甫山口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洪扎河谷,接着是吉尔吉特河谷和印度河谷,最后到达白沙瓦、图瓦特及阿富汗科布尔河中下游地区。这个地区包括古代的迦毕试、犍陀罗、呾叉始罗和乌苌等地,汉代所说的罽宾就是这个地区。
我国开始造佛像的时间约为2世纪后期,eg四川乐山麻浩享堂。佛教入华之初依附于神仙道术,表现是所谓佛道杂糅,如佛像取代东王公、西王母的位置,或将佛像安排在龙虎座上,于佛经无据,于神仙家有证。
火焰背光是在贵霜佛像背光上的一窄圈火焰纹和焰肩图案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而成,从而为佛像提供出辉煌的背景,不仅烘托气氛,而且激发联想。我国火焰背光图案也有新的创意。背光外缘装饰多身飞天,手持乐器,凌空翱翔,轻盈体态与升腾火焰若合节拍,相得益彰。中国式样的火焰背光是我国在佛像艺术上的重大创造。
在现代,亚洲还生存着三种犀牛:苏门犀(双角犀)、印度犀和爪哇犀(独角犀)。兕(音四)指独角犀,犀指双角犀。 关中地区,最迟到西汉晚期犀牛已经绝迹。eg 1963年兴平 汉代错金银铜犀尊。 北宋兴起“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金者也”之说。但宋代不产犀牛。 天禄和辟邪组合成对的神兽自然界中并无其物。
活的长颈鹿在明永乐时才输入中国,这是郑和远航的一项收获。
不晚于2世纪上半叶,我国确已驯养猎豹。
猞猁狲,猫科小猛兽,来自于康国、安国。
周天子宗庙祭祀仪式六享:肆献、馈食、祠春、 禴夏、尝秋、 烝冬 。 在明代皇帝的礼服上,金丝猴饰于彝表,翘着长长的尾巴,和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一道,组成代表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的徽识。
距今约37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已出土过马骨,由喜克索斯人传入。
1965年咸阳杨家湾发现11个兵马俑坑,其中6个骑兵俑坑,是汉高祖长陵陪葬坑:汉初国家级骑兵部队。
张骞通西域结交乌孙以“断匈奴右臂”,求访良马。乌孙在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代,乌孙马即今哈萨克马的前身,外形与蒙古马类似,比蒙古马略高。大宛马,原产地在今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今称阿哈尔捷金马,简称阿哈马,矫健俊逸,体型修长,善于长途奔驰,曾创下84天跑完4300km的记录。(日行51km)
魏晋时期,我国发明并普及了金属马镫。波斯人起先称马镫为“中国鞋”。北魏主要采用两桥垂直鞍的鲜卑式马具。 唐代,两桥垂直鞍改为后桥倾斜鞍。
奇畜:《史记·匈奴列传》:“橐驼、驴、骡、駃騠、騊駼、驒騱”。 东汉,是驴在中原地区渐渐多起来的时代。
制一袭狨座竟要用数十只金丝猴的皮。金丝猴智力较高,同类间感情较深,“死不相弃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说:“得一猓然,则数十可得。盖此兽不忍伤其类,虽杀之不去,兽状而人心者也。”明陈继儒《偃曝谈余》中也说,捕得母狨后,剥下皮来向着其子鞭打,幼狨遂从树间悲啼而下,伏卧母皮上,束手就擒。在官员们对狨座趋之若鹜的年代中,滇黔川陕一带的深山密林里,不知曾多少次响起金丝猴凄栗的绝叫。
金丝猴在历史上的命运真够坎坷。人们一方面视之为有智慧的通灵之兽,用它的形象作为尊贵甚至神圣的象征,另一方面却为了获取其皮毛而无情地猎杀;既荣登华衮又打炼狱。如果说就是经典中所称之雌,在某些场合中可能会出现令居高位者为之尴尬的场面,所以这两个名字遂形同参商,彼此回避,从不相提并论。
汉六朝之茶基本上是辣汤型的,唐宋之茶基本上是甘乳型的。
新疆地区由于眦邻贵霜,所以率先接受佛教,修寺建窟,开展佛事活动。新疆地区的石窟多集中在丝路北道沿线的绿洲地带,而以龟兹境内之石窟遗迹最富,尤其是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库车的库木吐拉石窟规模为大。
我国开始造佛像的时间约为2世纪后期。至3世纪,在东吴统治区内出现了较多的佛像,可又往往只充作器物的装饰。“人们将佛教造像饰于马具中用于带的饰件,以及用作酒樽的附饰,甚至以佛像作为支承香熏的足,或贴饰承痰的唾壶”。尤不堪者,如《法苑珠林・敬佛篇・观佛部》说:“吴时于建业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则处,令执厕筹。”其亵慢乃尔。
孙机谈文物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