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旅行

作者:埃德加·斯诺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1

顾文姬评分

5

13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马帮旅行内容简介

提起斯诺,人们会首先想到他的《西行漫记》,不曾想到此前他还到云南探访,写下了随时间推移而弥足珍贵的《马帮旅行》哩。 云南,历史上曾是神秘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其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各国学者、记者才接踵而至,或调查研究,或探访旅行。探访旅行者中就有青年的斯诺。1931年,他由越南,进河口,经昆明,过大理,出腾冲,到缅甸,随马帮探访旅行过程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用冷峻目光审视之后,以随笔《马帮旅行》客观地将云南独特的风光、民风、民俗、民情作了历史性的“定格”。 开卷,便仿佛穿越时间隧道,漫游于70余年前的云南。自然风光是那样的优美,“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森林沿山坡而下,一直延伸到河边”,“也有的时候,在道路两边,几英里长的范围之内,全都是茶花,或数不清品种的大杜鹃,开着一大片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还有盛开的野梅花,它们一片片地生长在小山坡上,在风中就像一条条游丝,风静时又像朵朵娇美的红云”。山间有马帮行进的羊肠小道,并不时传来马帮的铃声和马驮的嘎吱声。云南的民风是那样纯朴和不可思议,有6个女儿的女主人听得作者25岁未婚,便慷慨地要送一个女儿给他做新娘。但云南人外出,即便富裕,“也只愿付最低限度的旅费”,“谁也无法说服他们多花一分钱”。云南民众是那样的凄惨,人们常被抓兵,“有些人被抓来当兵,还不让通知妻子儿女”,有许多人因此“沦为乞丐”。“年迈的父母,由于儿子事前未得到通知就被突然抓走,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在悲痛与饥饿中死去”。昆明是那样怪诞,它“伸出一只脚在警惕地探索着现代,而另一只脚却牢牢地植根于自忽必烈把它并入帝国版图以来就没有多大变化的环境中”,它“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标新立异的民族主义、弄得稀里糊涂的本地人、不能正常工作的电话系统、不会亮的电灯、串串铜钱、纸币、野狗、皮革和古老的刺绣等等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城市被荒诞而绝望地混杂在一起”。 可以说,在中外文艺作品中,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云南描写得如此真实、传神、力透纸背,虽不是绝无仅有的,但应是罕见的。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当落日西沉到蔚蓝色的山峰下面,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骑马走过城门。她裹着的小脚穿着一双很合脚的红色的绣花鞋,她穿着蓝色软缎的裤子,红绸子的夹背心。她像男子一样骑马,她那黑白杂花的小马驹背上披着鲜红的龙毯。她走近我风尘仆仆的坐骑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然后又将头俯至鞍前鞠了一躬。我高举帽子,挥舞致意,她以年轻女皇的风姿骑马而过。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腾冲。”

本地人非常天真,他们认为,白天的热气过后,人行道就是睡觉的好地方。他们愤愤不平地把飞速行驶的汽车看成入侵者,但是人行道或者街道最大的用处,却在于承受他们吐出来的鲜红的槟榔夜。整个海防,从港区到保罗·伯特大道的末端,一直到水田的那边,都被这种颜色染红了。

不过在中国事情就是这样。中国人为了节省几块钱,宁愿放弃舒适、便利和清洁。偶尔我也碰见过相当有钱的中国人,他们的财富可能达到五位数甚至六位数,他们也乘坐统舱。他们蜷缩在草席上,除了他们的内衣以外什么也不关心,看上去蛮快乐的。我想这才是我们所弄不懂的真正的民主,要不这仅仅是中国式的吝啬。

说起来真是出人意想,这个政府既能异想天开,又有点头脑简单。名义上它主张对三民主义绝对忠诚,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去破坏这些主义。它崇奉民生主义,办法是强迫人民种鸦片,征收鸦片烟种植税,对于遍布全省的土匪在距离省城不足六十英里处抢劫马帮却无力加以防范。它拥护民族主义,办法是容许西南边疆部族头人去与缅甸协商了解“边界纠纷”,以致年复一年云南的领土就转移到不列颠政府管辖之下。它捍卫民权主义,办法是容忍买买、交易和交换幼女为奴的制度。

马帮旅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在堪萨斯城的《星报》和纽婚的《太阳报》崭露头角。后来他在开往外洋的货船上当了海员,历游中美洲,最后到了夏威夷,仍然为美国一些报纸供稿。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热河抗战。以后他到北平的燕京大学供职,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产生了冒险进入苏区采访中国红军的想法……关于斯诺这个人,他的第一任夫人,也是《续西行曼记》的作者威尔斯说:“他个子很高,很潇洒,有一双明亮的棕色眼睛和长长的睫毛,他行为自在,从不激动,不发脾气,他什么都那么从容不迫地干。他喜欢中国。”斯诺出版了十多部有关中国的书,其中几部非常重要,他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1970年10月,毛泽东同斯诺进行重要谈话,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问中国。斯诺因患癌症,于1972年2月15日在他瑞士埃辛斯村日内瓦湖畔的家中去世,终年66岁。

埃德加·斯诺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