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与后女性主义
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世称“法国的弗洛伊德”,后现代心理分析的关键人物,批评界对他的评价颇有分岐,褒贬不一,有的对其大加挞伐,有的则对其推崇备至,称其为弗洛伊德之后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分析理论家。“后女性主义”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术语,其意义既可以指大众媒体对传统女性主义争取女性平等的斗争所做的一种回击,也可以指另外一个完全不同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即女性主义针对顽固的男权主义以及女性被边缘化这一倾向对自身所做的重要定位。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均常被人误解,但除此之外它们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这个问题的中心议题即是“身份”问题。拉康首当其冲极力反对把性别身份归结为生物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性别身份具有“相互作用”(transaction)的性质,完全不受生物本性的影响。因此关键就要看女性主义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肯定性(affirmative)身份。在这个问题上拉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不仅为女性确立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位置,而且在批评肯定性性别身份的同时,他并没有完全消除或者说解构肯定性性别身份本身。本书作者伊里莎白 赖特就是希望在拉康思想的指引下对此过程作一清晰阐述。
热门摘录
尽管拉康在精神病学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其思想最受人青睐的部分主要还是在理论上把精神分析学与语言学联系了起来。 具体地讲,拉康认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最好应该理解为语言(他将其成为“符号”)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他对于女性本质问题的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女性并不存在”
他认为,凡是中断意识的东西就是潜意识,任何一个身份之中的差异都是潜意识的来源,这个差异主要是指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距。因为按照拉康的说法,任何这样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客体,个体的身份认同永远都不会是完美的。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潜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就是因为潜意识的这种不完美性。 拉康的潜意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主体性的三个领域,即现实、符号与想象。拉康的这三个概念跟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相对应,但又有所不同。
6个月大的儿童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或者在模仿他人的同时也就发现了其自身的形象。儿童在模仿这个想象中的对应体的同时,也赋予了它自我本身永远无法获得的个性的统一性、一贯性和整体性。所以,想象本质上是自恋性的,对自我来说也是一种异化,因此也就包含了一种侵凌的成分。每当主体发现自己是片段性的而不是一个统一性的整体的时候,这种侵凌的成分就会表现出来。在拉康的理论中,自我首先是一个客体,主体通过这个客体发现自我,因为自我只能表现为一种客体,一个他者,这自然也就对自我构成一种侵凌。
拉康在这个地方提到一个叫做“错过的遭遇”(missed encounter)的概念,这个概念把经验(“遭遇”)的潜在存在于遭遇本身不被理解这一事实联系了起来。遭遇得不到承认是因为它是不可描述的和无法理解的,而这正是引发重复的原因。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潜意识本来是指从有意识的头脑中被排挤出去的东西的储藏室,只有通过间接的途径如做梦、生病和口误才能显示出来。后来在他的超我、自我和本我的理论体系中,弗洛伊德把潜意识放在了“我”的所有这三个方面之中了。拉康认为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语言能指符号的产生。而且还像建构语言一样建构了潜意识。拉康对此有依据名言:“潜意识具有与语言一样的结构。”他把这叫做是能指对主体的作用,被压抑了的能指以潜意识的形式返了回来。由于能指对主体的这种作用就像是从能指从外部施加在主体身上一样,所以“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拉康与后女性主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