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人信札
旅行人信札内容简介
这些是1981年旅行时寄给北京亲友的信。我哥哥嘉曜极喜欢这些信,说要发表。他不是出版家,说说罢了。1993年回国,住在嘉曜留给我的房子里,收拾房间时发现了这些旧信,用心捆扎在一个盒子里。有朋友读了些片断,愿帮我出版,于是我请妹输入电脑,作了些修整,删除了纯属家务事的部分,给了这位朋友。不知怎么就搁下了。此后几年,有朋友约稿时,曾把其中的一些段落裁下来充数。
热门摘录
这里的村镇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虽经剧烈的改造,仍随处可见其特色的文化。……人们知道本地的名人,对他们的家世和成就如数家珍,以他们为自豪。我们生长在大城市的人,见多识广,但这也是说,我们有太多可以追求的,太少可以守护的。
最好的佐餐是饥饿,最好的催眠药当然就是困倦了。
思想的殖壤本来不只是书本,所以古人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时候的万卷,今人用小铅字一印刷,不过几十部头。今既已读了这些,也该着出来逛逛了。
政治真是现代人的“命运”。
希腊人爱游戏,并不因为他们天然生活富裕。寒冷的冬天,贫瘠的山丘,凶险的航道,是希腊人面对的生存条件。希腊人并没有等着争到富裕后才开始游戏,他们赛跑,雕刻,在市场中辩论哲学,同时把游戏的精神带入与自然的搏斗。这些天真的大孩子充满了生的欢欣,对生存的惊异,于是他们一步踏入了自然的中心,在心灵活动的几乎一切领域,给我们留下不朽的美和智慧。
求援!到庐山一数,手头只剩二十几元,勉强支持得到上海。见信后请汇四十元到上海。
心底的脆弱忽然通过裂变增生,在全身蔓延开来,瓦解了意志与精力,只想安安静静地爱,被爱。
拉住自己,不到悬崖上去辨别方向。
作品只有深入到本时代最本己的思想情感,深入到一现而不再的情境中去,才会不朽。
缺乏这种穿透力,即使你处在事变的中心,即使你漫游世界,你仍然被封锁在一个小小乾坤里。因此,这种穿透力同时也是一种联系的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现实就被拧成一个小小的乾坤,而人们大概把“现实”专用来指现实被拧死了的这种极限状况。显然,富有生命力的个人和时代会在这样的现实中局促不安。在一个上升的时代,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人生展现为一个广阔的舞台。这时,古往今来上下八方都勾连成了一个共同世界。
船入睡了,只有马达像心脏一样还在突突跳动,把海水推向后去,发出隆隆的响声。可惜我不通乐理,否则一定要把这宁静中的乐音谱下来。环望海周,零星有船灯明灭,天下是星、云和在云中穿行的月。
^我们都同意,文章之道,不过达意而已。事质平实,无须感慨万端;热情洋溢,不必巧弄含蓄。就我个人而言,只望得建安盛唐之万一,真率朴直,少弄花头,自然就有刚健在其中了。
这个季节到四川正好。
不过所谓“佛光”者,其实就是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意思。等得佛山,便悟禅机。 云海茫茫,平整整的,连到天际,只有三五耸起的云浪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只有洗象池路出一道黝黑的山脊。是雪,但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雪原;识海,何以巨大的浪头滚动得如此缓慢,不起喧声?万籁无声,唯有鸱枭哀鸣。阳光灿烂,仍冰雪皑皑。天外怎么能没有至上的神道,来安排这壮丽乾坤!
反正全世界的商店都同王府井一样挤,一进去就能测出谁有高血压。
兄对自己的文字未免过谦,对我的文字则未免过誉。我总相信,写字和为人一样,不可制定出一种标准的风格。有人重错综玄深,有人喜巧思奇构,有人取款款交心的方式。至于我自己,则力求远避烂漫芜杂,做到质直准确干净。
庐山到处有前人的足迹,颇引人幽然怀古。人说东方的特点是阴柔,不知他们想起什么来了;反正近人所说的中国传统,往往只是被西方压垮的传统,甚至只是三十年来的反传统。不明历史,就把自己的阴柔投射到历史中,再软绵绵怀古一番。想想孟夫子的浩然之气,想想太史公笔下的游侠,想想曹孟德的横槊赋诗,想想唐太宗和李白,一个个何等刚健。我们若没有刚健之气,有怎能承接下中华的刚健文明?
幸亏有辆拖拉机,也不管司机着意甩掉我,硬是手勾着车帮,一路风溜回来。七点,买了第二天到峨眉的“站票”,吃了东西,回军区。走了40里山路,坐了140里汽车,骑了100里自行车,对自己的体力表示满意。
峨眉在名山中是最高的,海拔三千余米,远看又直干云霄,就只从雄伟来想它。入山之后始知山势迂回,青荫覆盖,所以说“峨眉天下秀”而非“天下雄”。正像天下伟大的心灵,远看但见雄伟单纯,细加了解体会,其中无不可见婉转细致的佳处。
行到金顶峰下,有一座小亭,依亭而坐,脚下是万丈悬崖,云气从身后来,滚滚跌入崖下;大片的云,已落在脚底;头顶上时露青天,忽而夺出阳光,把云海照耀得一片辉煌。云海中时时付出峰顶孤松,恰是蓬莱仙岛。云海下一片松涛,窥不得见,但听喧响无间。峨眉景色都在这上面半座山上。对此难得景象,留连不舍,难免又恨无人共赏。 山岚四起,云雾横游。此景此境,顿觉精神振奋,疲劳尽消。着啊,再登攀一程!
这样的天气是看不到佛光的。不过所谓“佛光”者,其实就是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意思。登得佛山,便悟禅机。
不过从京都人的眼光来看,这里的建筑、街面、衣着和相貌都是边远地区式的,也就是说,比较土。
现代以来,已无所谓绝对的标准:信仰、品级、理性、经典坐标系,统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我们老一辈的也得学着不再称谁对谁错、谁善谁恶,只说“有所不同”。
我们的讲解员就像我们的理论家一样,把一切都替人民想清楚了,生怕你自己还弄出点想象力来。
即使身处真情实意之中,人也该有一个机会出离他处熟的环境,中止不断重复的话语,在寂寞中同自己交流,从沉默的方面把生活再体会一遍。
在中国思想的少年时代,我们有过庄子。可惜后人每以佛学解之,特特看重消极遁世,少见其天真烂漫、游戏人生。庄周的出世,不是心力衰竭的逃避,而是心从所适的畅达;无形地也,非绝迹焉。
这是怎样一种心境呢?没有对尘世幸福的渴望,只有对尘世幸福的欣赏;乐人之乐,而自己仍然抱定献身于某项事业的决心;易初变道君子所鄙,虽然年华流逝,几无所成,许多蠢动已经平息,而这种内心的冲动却依然饱满。这万里之游,吃住最差的,欣赏最美的,孕育最高的。
茶叶有特色,喝茶的方式也有讲究。人们知道本地的名人,对他们的家世和成就如数家珍,以他们为自豪。我们生长在大城市的人,见多识广,但这也是说,我们有太多可以追求的,太少可以守护的。坐在乡土人中间,一阵一阵压不住地为自己这层先天不足遗憾。
反顾上山的公路,荡转如白龙;到处题作龙的岩石都不如它像。有时,人的痕迹也很动人,拜伦曾提到茫无涯际的大海上远望到一叶白帆。又例如山林深处露出一点殿角。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建筑都建在开阔处才雄伟,中国的殿宇却好像本来就该建在深山里,平原上的倒像是从山中传出来的。
车上回望庐山,在下午的阳光下静静躺着。一座大山,就像一个人伟大的人格一样,当然只有离开一段距离才可得观其全貌,得观其外部的轮廓。但这个全貌就是庐山的真面目吗?我们必须曾在此山之中,勘踏过其中的草径,漱饮过其中的溪流,抚摸过其中的石和树,我们必须曾活在那里,才能真正看到,才能从外形看到实质。看,跳出来看,是一种回忆。惟曾在者能看。这么说,我们若要识得庐山的真面目,非曾在庐山之中不可。
旅行人信札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