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自我的三作家

作者:茨威格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6

顾文姬评分

5

6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描述自我的三作家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个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本书中,斯台芬·茨威格是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个角度来研究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认为这三个作家是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譬如,这个小伙子毫不留情地概括记载一天的事情:“从十二时至下午二时,与毕基切夫谈话,过分坦白,很虚荣,自欺欺人。从下年二时至四时時做体操不够顶强,缺乏耐力。从四时至六时,吃午饭,买一些不很急需的东西。在家里什么也没写,因为懒:我不能决定我是否座该乘车到沃尔康斯基那里去;在那里很少说话,因为怯儒。我的举止很糟糕:怯儒,虚荣,轻率,软弱,懒惰。”这个孩子的手竟这么早就无情地使劲扼住了自己的喉咙,这样奋力一抓就六十年没有放手

凡是对艺术家恩赐有加的东西,几乎永远成为艺术家的生活灾难。 真实的、叙事的分析永远要求洞察秋毫、心绪安宁,头脑清醒,要求有一种超越激情的立足点。 他因为过多地宣讲信仰和出演信仰的悲剧而耗尽了信仰。 人这种生物必须发现他内心的大陆,测量他内心的大洋,学会他内心的语言,然后才能把他的目光转向他的内心世界。 艺术不会终结,它只会转换方向。

因为最虚荣的人自己(恰恰是他)感到自己不完美,并不像他想像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那样完善;因此他渴望让他卑劣的隐秘,他的缺陷和鄙陋随他一起死去,而他同时又希望,他的形象会在人群中永生。

托尔斯泰不是作为一个幻想世界的虚构者,而是仅仅作为直接现实的报道者出现,事实上,人们有一种胆怯,把托尔斯泰称为作家,诗人,因为作家,这个灵动的词儿,不自觉地意味着另一种,一种人的提高的形式,一种神秘的与神话和魔力的相联系,托尔斯泰与此相反绝不是一种“更高”类型的人,而是一个完全此岸的类型,不是超尘,而是所有世俗的全部。在任何地方他也没有超出可理解的感性清晰的和明显的东西那狭隘的区域;但在这个范围之内,怎样的完美无缺!

一个人能否不朽,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而是取决于他的生机。除了强烈情感之外,什么都与不朽无缘。一个人越是坚贞不渝,特立独行,就越发显得生气勃勃。永恒之神根本不计较正与邪、善与恶、它只看重作为和实力,它对人的要求不在于纯洁无瑕,而在于始终不渝。在此,不值一提的是德行,包罗万象的深情

因为倒退的东西和反动的东西,即使具有最高的宗教的形式,即使包含一种十分美好的精神,也绝不可能是创造性的,凡是来自迷乱的个人灵魂的东西,永远也解决不了世界灵魂的难题。因此要最后再说一遍:托尔斯泰是我们时代的最强有力批判的翻耕者,但他并没有用一个种子変成我们欧洲未来的播种者,而在这里,他却是完全的俄罗斯人,他的种族和他这一代人中的天オ。

我们承认,时代的空气就藏在我们的肺腑里,我们的心房里,我们的判断和观点在无数同时代的判断和观点中磨砺,不知不觉地磨掉了棱角,众人看法的诸多联想像无线电波一样通过这种氛围振动,这时,我们就会在无意中受到超出我们想像的影响。人的自然的反射绝不是坚持己见,而是个人观点对时代观点的适应,是向多数人感觉的投降。

托尔斯泰讲述的时候,我们听不见他的呼吸。他讲述,如同矿工在爬一个高坡:慢腾腾的,速度均匀的,一级一级的,一步一步的,不跳跃,不焦躁,不疲倦,也不虚弱无力;因此我们也是处在跟他一起走的前所未有的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摇摆,我们怀疑,我们却并不疲倦,我们扶着他坚强的手一步步登上他的史诗的巨大的山岩,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眺望的目光也一级一级的扩展。各种事件慢慢地展现在眼前,远景也渐渐明亮起来,但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具有确确实实的钟表一样的准确性,正像黎明时的太阳升起,使一个壮丽的景象一尺一尺地从海底升高和明亮起来。

秋天的艺术,人们喜欢这样称呼他的描写风格。每一个轮廓都像刀切一般整齐清晰地从俄罗斯大草原一马平川的地平线上升起来,枯萎腐败的酸苦气味从浅黄色的树林里扑鼻而来。在托尔斯泰所描写的风景里我们总会感觉到秋意:不久,冬天就到了;不久,死便走进大自然;不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当中的这位永生的人,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还从来没写过日记,”他立刻在第一页上写道,“因为我没看出写日记有什么用处,但是现在,当我在努力发展我的各种能力时,根据日记我就能够跟随我的发展步伐;日记应该包含生活的准则,在日记里也必须规定我未来的行动。”

一个人活在世上,表现得越坚强,越精力充沛,越前后一致,越超群出众,他的形象就越完美。

一个人不必有特殊的才华,不必勤恳、正派、文雅、高尚,就能闯进文学不朽者的殿堂。 每一种完整的情感都可能带来某种成果,诸如厚颜无耻和赶到羞愧,没有骨气和意志坚强,恶毒和善良,道德和不道德,无不如此。 因为不朽从来不问道德和不道德,不问善与; 不朽不要求人纯洁、处处作出表率。 不朽只要求人始终一贯,不朽只以作品及其影响为准。 在不朽看来,道德一文不值,精神的强大影响便是一切。

他是多么勇敢地猛烈攻击他的时代,一个人反对所有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也丝毫没有放弃他的特性和成见。 敌对是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独立自主是他的快乐。

他早已是名誉上的欧洲人和世界主义者,他不关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他只关心他的精神本性的保存和实现。 他没有染上时代的色彩。 他让时代远离他,所以他的作品是不受时代限制的; 因为他只过最内在的生活。

一个人越是跟着他的时代随波逐流,他就越会随着时代一起死亡。 一个人越是在自己身上保留真正的本性,就越能凭借其本性流芳百世。

这位堪称楷模的伦理学天才以高度严肃的态度和毫不容情的顽强精神无保留地挖掘自己的灵魂。 托尔斯泰的生平变成了人类的一部高贵传奇,他反对自我的斗争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和世世代代人的范例。

描述自我的三作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茨威格

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茨威格188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其他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看不见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 ,《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茨威格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