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内容简介
本卷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十四卷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3年柏林版第二十四卷重新校订的。
热门摘录
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地、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这是一种荒谬的要求,但是它必然会由这个制度本身产生出来。 在危机中,会出现这样的要求:所有的票据、有价证券和商品应该能立即同时兑换成银行货币,而所有的银行货币又应该能立即同时再兑换成金。
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和再生活的发展,无论是再生产的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具有合理耕作的条件。在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一个不断下降的最低限量,而同他们相对立,又造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
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像数学一样精确的证明:为什么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
如果我们单独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把流通过程和过度竞争撇开不说,资本主义生产对已经实现的、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异常节约的。相反地,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在这个直接处于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只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因为这里所说的全部节约都是从劳动的社会性质产生的,所以,工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浪费,实际上也正是由劳动的这种直接社会性质造成的。
社会统治阶级的礼仪,总是要使现状当作法律成为圣神不可侵犯,并且要把习惯和传统为它定立各种限制。,用法律固定下来。
相反,人们越是接近商品生产的原始状态,——例如俄国人和东方人,——甚至在今天,他们也越是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持久的、互不相让的讨价还价上,以便为他们花费在产品上的劳动时间争得充分的代价。
……资本主义或多或少能够实现这种平均化,资本主义在一国社会内越是发展,也就是说,该国的条件越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就越能实现这种平均化……
……每一单个资本家,对每一个特殊生产部门的所有资本家总体一样,参与总资本对全体工人阶级的剥削,并参与决定这个剥削的程度……
……为什么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假兄弟,但面对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珍重的共济会团队。
……不变资本同可变资本相比的这种逐渐增加,就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而我们已经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与不变资本价值量的这种增加……相适应的,是产品的日益便宜。每一个产品就其本身来看,同较低的生产阶段相比,都只包含一个更小的劳动量,因为在较低的生产阶段上,投在劳动上的资本比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大得多……
尽管这个规律经过上述说明显得如此简单,但是我们在后一篇中将会看到,以往的一切经济学都没有能把它揭示出来……
……如果我们用一个国家的利息率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利润率水平,那是非常错误的。在劳动还没有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国家,利息包含全部利润,甚至比利润更多,不像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家,它只代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
一个同样的或甚至一个不断提高的剩余价值率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这个规律,换一个说法就是:某个一定量的社会平均资本(例如资本100)表现为劳动资料的部分越来越大,表现为活劳动的部分越来越小。……
工人人口相对过剩的可能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同样的程度发展起来,这并不是因为社会劳动的生产力降低了,而是因为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提高了;就是说,不是由于劳动和生活资料或生产这种生活资料的资料之间的绝对不平衡,而是由于对劳动的资本主义剥削所引起的不平衡,即资本的不断增加和它对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的相对减少之间的不平衡。
资本论(第三卷)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