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语言的语法

作者:丹尼艾尔·阿里洪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5

顾文姬评分

5

32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电影语言的语法内容简介

一本有关电影叙事技巧发展的有实用价值的书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表现三个演员的对话的三种基本的布局: 1. 直线形 2. 直角形或L字形 3. 三角形

两个人在线的两端,面对中间的那个演员(6.2)。 直角摄影机位的L字形布局。

这种方法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1. 注意中心在两个演员之间来回转移。第三个演员只是处于被动地位,用他的头部转动来决定他的伙伴中哪一个占主导地位。 2. 注意中心围着演员的三角形置绕一周,这三个演员依次成为注意中心。 外反拍镜头的三个基本公式:(摄影机位选择图中六种机位中的两种,当任一演员起到三角形顶端的作用时,都会有两个外反拍镜头)

处于一群人中央的主要演员在两个主镜头中都处于原位置,而两边的演员在前后两个镜头中则相互变换了位置。在这个公式中,被安排在一条中立线上的三个演员的实际位置是准确不变的,这两个镜头交替地表现出一个背面和一个正面。这种处理方案最适宜于表现凑在一起的人群,因为亲密或粗暴的情境要求细致地表现演员的动作和反应,这些演员被分为两组交替地表现。

作为注意力主宰者的演员(一个默不作声的旁观者)被安排在画面的一侧,在下一个镜头中,她出现在相反的一侧。另外两个演员(在一条斜的关系线上)进行对话,则保持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坐着和站着的演员结合起来,并以不同的距离拍摄,可以使画面多样化。

处于画面一侧的主要演员在两个镜头中保持了原来的位置,其余的两人则在不同镜头中互换位置。 在公式B中,注意中心的关系线是倾斜地向后景延伸的,掌握注意力的演员在靠近画面的一侧(没怎么读懂)。 在公式C中,主关系线在前景两个演员之间横向延伸,而主宰注意力的演员则被安排在线外了。

在画面上,相对的内/外反拍摄影机位提供了一种可以称为“数量对比”的情况,因为外反拍位置表现的是全体,而内反拍位置却只表现一部分。这就为表现手法提供了变化。

将三人群体分成两组,所得到的2:1的数量对比便可增加三人镜头的表现可能性。 必须正确处理演员之间关系线的方向,因为其中一个演员控制着另外两个演员的注意力。(没太懂。。。其实关系线到底是什么,和轴线是什么关系,我去求英文原版)

如果从主导的平行摄影机位上拍摄分成两组的三个人,则演员都呈侧影。 这里没有注意力的主宰者,因为有两个演员面对起主导作用的第三者。

用一个交代镜头交代全体,按一般习惯,这个镜头用在场景的开端、中间或结尾处。 如果中间的演员是注意力的主宰者,那群体则可一分为三:处于两端的演员呈侧影,中间的那个演员则面对摄影机(12) 在同一条轴线上,摄影机从第一个位置上来表现全体,而从更近的位置上来表现主要演员。他可以处于三人的中间或一侧(13) 把演员安排得具有不同的高度和间距,就能像在其他处理手法中一样,提供新的画面构图。

在一个场景中,三个演员可以通过在每一主镜头中只包括两个演员的方法来表现。在每个镜头里都出现的演员可以在这些镜头中保持同样的画面位置,也可以在变换镜头时从画面的一侧换到另一侧。 当演员被安排成近似三角形的布局时,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演员被安排成近乎直线时则使用另一种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中,有一个演员成为这两个主导摄影机位的枢轴(Pivoting(绕轴旋转的) point)

1:交代整个场景。2&3:主镜头。 两个主导摄影机位是彼此成直角的,两者都把中心演员摆在画面的同一侧。 上述例子中,起枢轴作用的演员在两个镜头中都保持在前景的位置。如转换镜头时要改变距离(即在一个主镜头中起枢轴作用的演员都靠近摄影机,而在反拍镜头中他则处于后景之中),那么只要使起枢轴作用的演员在两个镜头中都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就能使镜头流畅地转换。反拍镜头中作为枢轴的演员(A)必须转动他的头部,使注意中心从演员B转到演员C。

如果三个演员处于一条线上的话,其中两人面对第三者,而中间那个起枢轴作用的演员在两个镜头中都出现的话,那么如图所示,他就要从画面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了。

起枢轴作用的演员也可能处于被动地位。图18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演员A和C,处于中间的演员B可以只是在听其他两人的热烈争论。但是演员B是作为摄影机位的枢轴来使用的,他在两个镜头中都出现,先在画面中的左侧,后来到了画面的右侧。他以侧面出现,目光低垂,故意不注意其他两人,这些都强调了他的被动性。他在画面上也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这也缩小了他的作用。

摄影机的位置也能起到枢轴作用,这种机位是从两个主要的外反拍方位执意上沿着同一视轴向前推进,把场景中被选为注意中心的演员拍成近景。

在位置1和3中插入了主导演员B的特写,当我们看到了从第二位置所拍的画面时,就注意不到A和C在画面上的位置变化了。

当我们听一个故事时,我们下意识地想要知道两件事: 什么动作正在进行 相关的人对这一动作有什么反应

我们只在银幕上表现故事的高峰瞬间(peak moments) Peak moments 的选择意味着对时间和动作的控制。

电影语言的语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丹尼艾尔·阿里洪

丹尼艾尔·阿里洪

丹尼艾尔·阿里洪(Daniel Arijon),乌拉圭电影剪辑师、编剧和导演。自1959年投身专业电影制作以来,他先后在乌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拍摄过多部新闻片、广告片、纪录片和故事片,也教授过电影课程,并在杂志上发表过若干专业文章。译者:周传基,资深电影人、教授。1950年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会员。他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老师,先后为无锡国际旅游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担任评委,1995 年为美国旧金山大学讲授电影公共课,是中国著名的电影教育家。已出版专著《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影片读解》,译著《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电影实践理论》、《电影导演工作》等。组织者:孙明经,祖籍山东,生于南京。中国电影教育家,我国高校电影学科奠基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委员。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1934-1952年任教于金陵大学影音部。拍摄过50余部教育电影。1942年创办《电影与播音》杂志并担任主编。1952年院系调整来京参加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创建。编写七部电影摄影教材。一生从事电影教育。

丹尼艾尔·阿里洪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