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宿命之路

作者:李杨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2

顾文姬评分

4

14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抗争宿命之路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小农经济汪洋大海般的保守麻木,使中国知识分子自然生发出文化精英意识

不偏不倚是庸俗的。因为这种想法迎合了所有人而可能掩饰和冲淡原本的积极动机。本世纪才智之士的文化批判是前驱的抉择,觉醒的知识者心仪于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决绝于陈旧的历史重荷。为图新而弃旧,因前进而义无返顾。他们把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一律视为压迫而指归于反抗。要是我们认识到中国社会对自由人性和民主体制的戕害,我们当然不会对这种矫枉过正的言行感到意外。

事实上,现代人类的生活就常常处在这种毫无根据的两难选择的前提中。在平凡而可怕的两难困境面前,理性渺小、软弱得如同儿戏一般。(206页) ——踏上理性之途就逃脱不了二律背反的命运,这本是康德早就证明的。(261页)

叙事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抒情是完成了建立国家的任务之后对主体性人民性的颂;而象征则根源于再造他者、继续革命这最现代”的幻想。

尽管在每个文化中所采用的具体样式都不一样,家庭曾经是大部分“前现代”社会中的主要单位。现代化的种种势力会把这种家庭削弱,或者干脆将它毁弃,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享有比从前较大的自由。但是,在所有人们的集合中都存在着约束个人自由的权威,当家庭日益失去了它的功能,国家变成了个人权力与自由的保证人,国家合法地逐渐将个人从家庭”解放”了出来,个人从家庭纽带与权威的压迫下得到了解放。

个人的经历象征出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变化,而个人真正成长为人,也总是因为他在小说的结尾终于找到了一种象征国家与民族的存在。 第56页“”成长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的意义,在于将现代性组织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自然化、客观、历逻辑化,要达可这目的,它必须通过典型的 方式——主要是通过新人的典型塑造,将外来的理性话语与人物感情自然统一起来。如果作者创造的理性人物是一个亲切自然的形象,让读者看不出它的话语性,好像与实际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模一样,那么,叙事就成功了。 第117页

抗争宿命之路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