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内容简介
该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在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译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名著重译又一重弹。人们耳熟能详的法语名著《追忆似水年华》在著名翻译家周克希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此书为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 任何事物只有以其永恒的面貌,亦即艺术的面貌,才能被真正领悟和保存:这就是《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写作主旨。而在普鲁斯特看来,这种偶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一旦那一切是经过有意识的观察而得到的,诗意的再现就全部丧失了”。鸿篇巨制《追寻逝去的时光》有如一部看似信手写来、不讲章法,实则结构严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小说一开头,叙述者醒来后躺在床上。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姑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小说的时间倒退了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他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之间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后来是叙述者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他经常到斯万家去,可是吉尔贝特对他时冷时热,渐渐他也对她冷了下来。有一天,他在巴尔贝克海滨遇到一群少女,并结识了其中的阿尔贝蒂娜(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回到巴黎后,他对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并应邀去公爵夫人府上作客。外婆去世后,他与阿尔贝蒂娜关系亲密起来,在对蒙着神秘面纱的贵族生活有所了解以后,他感到怅然和失望(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重返巴尔贝克,他意外地发现了阿尔贝娜是同性恋者的隐情。他觉得到处者是罪孽和不幸(第四卷《所多玛和蛾摩拉》)。阿尔贝蒂娜答应和他一起到巴黎同居。他感到自己负有文学使命,同时又无法摆脱由阿尔贝蒂娜引起的妒意(第五卷《女囚》)。他感觉到阿尔贝蒂娜似乎正从他身边离去。不料有一天,她当真不见了。他得知她死于骑马失事后,很想念她,想在别的少女身上找到她的影子(第六卷《失踪的阿尔贝蒂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伤感地看到社会的变化,觉得自己在文学上的使命感似乎幻灭了。然而在一次社交性的晚会上,发生了一连串偶然的事情,使他骤然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灵感:通过一部作品来重现过去的时光。于是他又回到全书的开头,成了那个醒着躺在床上的人(第七卷《寻回的时光》)。因而,这部作品既是小说本身,同时又是叙述者(作者)完成这部小说的心灵历程的记录。
热门摘录
人们借话语所表达的真理并不具有不可抗拒的确凿性,它不能立即使人信服,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真理才能在话语中完全成形。
当我们不再恋爱时,我们都知道,不如意的爱情要比遗忘或模糊的回忆痛苦得多。尽管我没向自己承认,但我盼望的正是这种遗忘所带来的安详的平静。
我们生活中的不同时期就是这样相互重叠的。你为了今天所爱的、而有一天会认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而轻蔑地拒绝去会见你今天认为可有可无,而明天将爱上的东西。
“相信我好了,”他说,“若是昨天想到你,想到贡布雷,想到我对你无限的柔情,想到你自己甚至回忆不起来的某些下午上课的情形,我不曾哭了一整夜,就叫黑煞神凯尔立即把我捉了去,让我穿过人类厌恶的哈得斯之门好了!对,一整夜,我向你发誓!可是,我知道,我了解人,我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话。”
我从电梯里走出来,但没有朝自己的房间走去,而是在走廊里一直向前走去。此刻,虽然管这一层楼的仆役害怕穿堂风,也已将走廊尽头的窗户打开。这扇窗子不向着海,而是朝着小山和山谷,但人们从来也不曾看清楚外面的景色,因为窗上的玻璃不透明,且常常关着。
我走进自己的卧室。随着季节向前推移,从窗中看到的画面也变了。首先是室内很明亮,只有天气阴霾时,室内才昏暗。这时,在海蓝色的玻璃里,在我窗户的铁框中,镶嵌着大海,就像镶在教堂彩绘玻璃的铅条中一样。大海那圆形的波涛使玻璃变得无边无际。在海弯那整个布满岩石的深深边缘上,大海撒开一些三角,三角上装饰着细腻的笔触勾画出来的不动的飞沫,或皮萨内罗笔下的羽毛,雪白的、永不褪色的、奶油般的珐琅色把这些三角固定在那里。在加莱的玻璃制品中,这代表着一层白雪。
不久,白昼渐短。我回到房间的时候,淡紫色的天空,似乎被太阳那僵硬的、几何图形的、转瞬即逝的、闪闪发光的面庞打上了烙印(好像代表着什么神奇的符号,神秘的鬼怪),沿着地平线的链条正向大海弯下身去,犹如主祭坛上方的宗教画。落日余晖的各个部分,映在沿墙摆开的桃花心木低矮书橱的玻璃上,我心目中已将它与由它脱胎而来的名画联系在一起,似乎那是昔日某大师为哪一个宗教团体在一个框架上绘制的几组场景,后来在博物馆的大厅中,人们将它一片一片分开陈列,观众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将它们放到祭坛后部装饰屏组画上原来的位置上去。
我从前坐在车厢里有一种印象,觉得需要从困倦和关在一间房里受监禁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见一艘轮船如夜行者一般远去,也使我产生同样的印象。但是,在此刻我自己置身的房间里,我并不感到受监禁。因为一小时以后,我就要离开这里乘马车外出。我扑到床上。我看得见距我相当近的船只。奇怪,人们在夜间也看得见船只在黑暗中移动,好似颜色幽暗、默默无声却没有入睡的天鹅。我似乎觉得自己就在一艘轮船的卧铺上,大海的画图从四面八方将我团团围住。
晚上,一条船被地平线吸收,又将它变成了流体,显得和地平线完全是一种颜色,宛如一幅印象派的画。船只似乎也与地平线一样,由一种原材料所制成,似乎人们只是在雾濛濛的蓝天中勾画出船体和缆绳。缆绳交错,船体显得更加细小,变成了金银制品。有时,大洋几乎占满了我的整面窗户,上方是一抹天空,只有一条线,与海一样地蓝,因此我以为那还是大海,只在光照作用下,才显出不同的颜色。
另一日,大海只在窗子的下部描绘出来,窗子其余的部分布满了浮云。水平方向上,一朵一朵的云你推我搡,结果好像出于艺术家的预谋或专长,那窗玻璃正在介绍“云朵研究”。与此同时,书橱的各块玻璃上显示出相似的云朵,但这是在另一部分地平线上的云朵,而且被光线染上了不同的色彩,似乎向你提供同一题材的反复。这是某些当代画家十分珍爱的反复,总是取自不同的时刻。而现在,由于艺术的固定作用,可以在一个房间里一览无余,呈彩粉画形式,并且压在玻璃板下面。
最后,这样的日子终于来到,我再也不能通过餐厅从海堤回到房间了。餐厅的玻璃窗不再敞开,因为外面夜色已经降临,而且这个玻璃蜂巢灯火通明,将贫苦的人和好奇的人都吸引来了。他们无法进入这灯光通明之中,便像秋风卷下的一片黑糊糊的蜂群一样,扒在玻璃蜂巢那发光而又光滑的四壁上。
一个小说家,在描写他笔下主人公的生活时,可以将他历次的恋爱描绘成几乎完全相似,而并不给人以自我抄袭的印象。相反,给人的印象是他在创造,因为虚假的革新总不如旨在暗示一个崭新真理的重复更有力量。
我们恋爱时,爱情如此庞大以致我们自己容纳不了,它向被爱者辐射,触及她的表层,被阻截,被迫返回到起点,我们本人感情的这种回弹被我们误认为对方的感情,回弹比发射更令我们着迷,因为我们看不出这爱情来自我们本人。
爱情的诞生要有许多条件,而我们相信一个人能够进入一种陌生的生活,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正因为如此,女人往往喜欢军人、救火员;这些女人相信她们在头盔下吻到的是一颗与众不同的,勇于冒险而又温柔体贴的心。
我们所爱好的对象本身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一切都依时代、阶级而异,都是一时的风尚,最庸俗的风尚也不比被认为是最高贵的风尚价值小些
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我把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并不一路的女人!
我在阅读时追随书中主人公走南闯北弄得相当劳累,要由精美的晚饭来补偿我的辛苦。
我尽力理解一切,避免遣责任何事物。
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著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
在爱情上,放弃一种感情比失掉一种习惯更为容易。
杨树沙沙颤动,这与其说和神秘的黄昏相呼应,不如说使人不断想起黄昏的神秘。一片玫瑰色的云彩把最后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色彩铺在杨树上方那宁静的天空中,几滴雨水无声地落在古老的湖面上,但湖水在神奇的童年时代,从来都是天蓝色,从不把云彩和花儿的形象放在心上。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寿命很长,但在他们的晚年,即使当年曾是形影不离的情侣,即使当年曾是心心相印的密友,到了一定年纪,他们也不再为聚首而离家远行,甚至不再互致信札,他们认定了在这尘世间他们已无心曲可通。
一个人,不管有多明智,在年轻的时的某一阶段,没有说过什么话,甚至过着某种生活,事后回忆起来觉得这愉快,希望将其抹掉,这样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他不该绝对地因此而悔恨,因为,只有通过所有的可笑、丑恶之现形,他才能有把握在可能的范围内变成一个贤哲。
我昔日有过的那些纯属我个人的情感,我觉得无比珍贵,所有收藏家都如此。我向自己畅开心扉,犹如打一橱窗看一看,一件件,有我多少爱,别人是无论如何感受不到的。
在我看来,美景只是据我所知并非为取悦于我而人为的设置的景象,而是必然产生、无法改变的景象——景色或伟大艺术之美就在于此。我感到好奇和渴望知道的,只是我认为比我自己更加真实的东西,这东西在我看来有这样的优点,即能向我展示一位伟大天才的些许思想,或是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这大自然自行展现出来,没有人类的干预。384
因为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季节中,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季节的一天因迷路而来到我们跟前,使我们生活在这另一季节之中,我们立即想起和渴望其特有的乐趣,并中断我们正在做的梦,同时将这季节提前或推迟,把另一张中掉下来的这一页插入幸福的日历之中。386-387
我要让梦想初现,只需说出巴尔贝克、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名称,这些名称表示的地方使我产生的欲望,最终在这些地名里积累起来。387
词汇向我们展现事物的小型形象,这形象清楚、实用,犹如小学墙上挂的词汇图片,给孩子们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工作台、鸟和蚁巢,把事物画得跟实物一模一样,但是,名称展现的是人——和城市,即我们通常认为跟人一样有个性独一无二的城市——的形象则模糊不清。387
即使单从现实的观点来看,我们向往的地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要比我们真正所在的地方多的多。390
另外,即使单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生活中一天天的日子也并非等量。要度过一天天日子,像我以前那样有点神经过敏的人们,跟汽车一样具有各档不同的“速度”。有时日子宛如高低不平、难以行走的路面,要耗费无数时间才能上去,有些日子刚像下坡路,可以唱着小快调快速下去。390-391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