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

作者:罗曼·罗兰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6

顾文姬评分

5

7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即为作者预告的这部大书的第一卷,于1928年出版,也是最为世人瞩目的一卷。这一卷以30岁左右的青年贝多芬为对象,作品涉及《英雄》、《热情》、及歌剧《莱奥那拉》,作者超越了1902年写作《贝多芬传》时单纯的情感上的崇拜,更多地运用理性进行剖析,他不仅剖析了这个艺术家,同时也剖析这个“人”,剖析他的乐曲,同时也剖析他的人格,贝多芬的乐曲形象在罗曼·罗兰的笔下变得更为丰满,更为立体化了。柏辽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罗曼·罗兰以其特有的融激情投入与理性分析为一体的写作风格,细腻展现了柏辽兹辉煌而富独创性的音乐及其伟大而痛苦的一生。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你很难——甚至不可能从他的脸孔看出赞许或不满意的表情[当他在听一部音乐作品时];他永远是那个样子,外表冷漠,似乎保留着某些意见。他的内心不停地工作;血肉的躯体像没有灵魂的大理石。

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内心都过着梦般的生活,如同有很多支脉的地下河流一样断续流动。贝多芬这条河已经达到无与伦比的深远程度。其实早在听觉之门把他跟世界隔绝之前,就已经如此……请想想看,作品第10号之3那首奏鸣曲壮丽的D小调忧郁慢板(Largo e mesto)——这是崇高的默想,君临生命的广漠原野及其阴影!这是一个才26岁青年(1796)的作品。这里已经包容了整个贝多芬……多么成熟的灵魂啊!

他的一切都是“过分”的,否则贝多芬就不成其为贝多芬!我不赞美他。我不谴责他。我要描绘出“整个”的他。谁要是想了解贝多芬,必须包容他那些构成巨大均衡的各种极端的对比。贝多芬确实能够同时感受到悲哀与欢乐——至少在他年轻时能够如此。这两种感受并不互相排斥。这是他的“电化天才”的两极。这是他使自己惊人的生命力发电或充电的途径。他最大的特点,不是爱和感受痛苦的巨大魄力,而是自然的弹性。关于这一点,1802年的危机,是最好的例证。

人要是看不出作品所用形式的创新,大概也不会看出内容的创新之处。对于一般形式主义的批评,我最反对的,并不是它只理会形式,而是它过分执著于形式,如蛆虫一样,除了咬着的一小块腐肉之外,一无所见。层次较高的审美评论,是环绕整个作品以至创作精神的评论。关于推动作品诞生的各种情操,我可以容许——虽则不无遗憾——略去它们的感性因素和直觉分析,因为到了精神领域,形式已经不是单纯的外在结构,它已变成超越个人的有机物,它与Natura Naturans[创造万物]规律及其深邃的和谐,合而为一了。

也许我们会笑那些后来这太过天真,其实他们也同我们一样,被栓在时间的轮子上旋转;而他们却以为只有过去的才会成为过去,精神的时钟到了他们正午的时刻就会完全停止不不动!这年青的一代,珍视着一种幻觉,相信着新的形式能永远抹掉老的形式,而这新的形式却长存不灭;他们没有看见他们这样说时,这轮子也继续在转动,过去的阴影已经笼罩着他们。

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