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旅

作者:李冬山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3

顾文姬评分

4

2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人生苦旅内容简介

开卷有益。读罢冬山的《人生苦旅》,除多了几分沉重外,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的思考,或者说,这思考就是我对《人生苦旅》这一文本的一种解读。 生死相对待,无生亦无死,倒过来说,无死亦无生。正如始终相对待,无始无终,无终无始。因此,人们常说不可有始无终,而应善始善终。对于生死也是这样。尽管人们忌讳死、畏惧死,甚至还有“好死不如赖活”的说法,但“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生着走来,也就必然死着回去。因此,正确的态度是不要忌讳死,而要坦然面对,就像坦然面对生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正确的“人死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样重要。这样才会把生和死都当前“喜事”对待,只是感情色彩有所不同罢了。民间谓之红白喜事,只因都是辩证法的胜利。也只有这样,才会爱生而不讳死,贪生而不怕死,生命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所谓好来好去,善始善终。 《人生苦旅》所描述、探讨的死,只是死的一种形式——自杀,也只是自杀这种死亡中的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名人精英之自杀。何谓自杀?《自杀论》作者埃米尔·迪尔凯姆下的定义是:“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就有一种贵生忌死的传统,对自杀更是持否定态度。后来有人把这种否定提升到政治高度,这就更使人忌言自杀。亲人、友人中如有人死于自杀,会被视为极不光彩而极欲隐瞒之。其实,这是认识自杀的一个误区。古今中外,死于自杀者既不乏名人,也不乏高人。屈原沉江,天华蹈海,可谓死于大义,死得悲壮;就是老舍、上官云珠等文化、艺术精英含冤含愤而自杀,也是源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愤懑与反抗,可谓死于“士可杀而不辱”的节气。当然,自杀者中也确有因犯下错误、甚至罪过而深为负罪感、负疚感困挠,最终以自杀以谢之天下者。即便于此,也应该理解其内心的省悟,也应该钦佩其以死谢罪的勇敢和决心。当然,对那些恶贯满盈、犯下累累罪行而十恶不赦,最终以自杀逃避惩罚者则另当别论。 葛德文说,“结束自己生命的力量是我们许多天赋能力之一”,孟德斯鸠更是质问:“我受到痛苦、贫困、蔑视等沉重压迫的时候,为什么别人不让我结束我的苦难,而残忍地剥夺了我手中的救药?……上天给我生命,这是一种恩惠;但当生命已不成其为恩惠时,我可以将其退还,因既不存,果亦当废。”引用这样的话并不说明要歌颂、赞扬自杀,而旨在表明人类认识自杀还有这样的视角,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观点。更何

登录查看更多

人生苦旅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