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学

作者:李泽厚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0

顾文姬评分

5

34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华夏美学内容简介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涵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作者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既“超越”,又内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为审美的形上学。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新的订正,插图的选配侧重中西比较,以凸显华夏美的非酒神型特征。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原始的图腾舞蹈把各各本来分分散的个体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有意识地紧密连成一片,溶为一体,它唤起、培育、训练了集体性、秩序性在行为中和观念中建立,同时也就是是对个体性的情感、观念等等的规范化。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与对虚构的神灵世界的法术支配或崇拜联想连在一起的。其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萌芽,同时却又更是本能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如 Clifford Geertz所指出,“没有文化模式,即有意义的符号组织系统的指引,人的行为就不可控制,就将是一堆无效行动和狂暴情感的混杂物,他的经验也是模糊不清的”

有人认为, 西方传统以理性作为人兽之分,中国则以“道德的理解”来做划分标准。这种所谓的道德的理解,实际既是前述对人性做外在塑造和规范的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被孔子和儒家外在化为对人性自觉和人道情感的本体追求。通俗地说,这是强调从内心来自觉建立一种完美的主体人格。这种建立虽需通由上述世俗的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来展露,但记忆和艺术在这建立中却又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味”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并一直影响到今后决不是偶然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味觉的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重要特征。首先,味觉的快感是直接或直觉的而非理智的思考。其次,它已具有超出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不仅仅要求吃饱肚子而已。最后,它同个体的爱好兴趣密切相关。这些原因,使得人类最初从味的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以及道德的考患很不相同的东西,把“味”与“美”联系在一起。

这是“A而非A±”即“中庸”的哲学尺度,即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亦即“温柔敦厚”。也就是说,这个标准尺度所要求的,是喜怒哀乐等内在情感都不可过分,过分既有损于个体身心,也有损于社会稳定

也正因为以美的形式为塑造目标和标准尺度,忠实于描写现实事物图景的课题便毋宁处在外在的从属位置。即使现实图景的课题,也予以形式的美化。例如在京剧中,醉步也要美,百衲衣也要美,…而许多直接引动情感官能的过分刺激或憎恶的事物图景,如流血创伤、死尸白骨、战争恐怖、苦难现实、强奸凶杀…便经常被排斥在外或基本避开。民族精神(非酒神型)与艺术特征(美)相应对照地表现了这一共同点。可见,华夏艺术和汉族人民追求“美”的习惯心理,是由来已久了。

所以中国山水画中的大自然既是本色的,又是人间的,它是充满了烟火味的温暖的大自然。与西画常以农田风景、风车平原、旅游野宴以及骇人雷电等等具体的享受自然拥有自然(人的财产)、征服自然或自然威力(显示神意)不同,中国山水画没有人对自然的征服、占有,所以它常是本色的自然,也没有自然对人的压倒,所以它常是人的自然。它总有樵夫渔父、小舟风帆、茅亭酒招、行人三两。那种真正荒凉的大漠河泽、与人无干的巨大空旷、恐怖威吓的风雷闪电、紧张冲突的戏剧景色、悲剧氛围,则非常罕见。

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似性,オ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而不是用机械的方法制造出来的

华夏美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李泽厚

李泽厚

李泽厚 学者,哲学家。湖南长沙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席教授。重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国思想史论 (古代、近代、现代) 》、《历史本体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纲要》等。刘绪源 作家,评论家,高级记者。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思想史、儿童文学等多重领域均有研究,代表著作有《解读周作人》、《今文渊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等。

李泽厚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