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作者:荣新江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3

顾文姬评分

5

17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内容简介

这部由论文汇聚而成的专著,是目前研究中古时期中西交通的最前沿成果,无疑具有示范的作用,其领先地位可能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比起出版不久的、同属于“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林梅村《古道西风》,此书显示了历史学的亲切、扎实和深厚。要了解中国学术已经取得的进展,可以拿此书与向达先生《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来比较一下,在半个多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的确已经走到一个新高度了,这虽然还不足以让我们骄傲,但是已经足以让我们生发并保持自信心。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祖籍太原的画家米芾,自称自己是“火正后人”,从他的名字和称号,可以确定他是粟特后裔,但他已经是地道的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了。

粟特人沿着他们经商的路线由西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中原北方、蒙古高原等地区。他们东来贩易,往往结伙而行,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并且拥有武装以自保。他们沿传统的丝绸之路东行,有的在一些居民点留居下来,形成自己的聚落,或在可以生存的地点建立殖民地;有的继续东行,去寻找新的立脚点。这些粟特聚落,由少到多,由弱变强,在农耕地区,称为聚落;在游牧地区,则为部落。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祆教的入华年代最晚是在西晋末叶,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祆教最初大概是在粟特人的聚落内部流行,所以汉人对他们的宗教活动了解不多。随着入华粟特人的逐渐汉化,汉人也渐渐对祆教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大概是有关祆教的汉文史料大都较晚的原因所在。

粟特美术通过两个载体而留存下来,一是祠庙,一是葬具。 祆祠的建立是祆教传播的最重要标志,同时,祆祠中的祆教图像也是祆教美术流传的最好途径。寺庙建立在聚落的中心,从唐人文献中所记祆教祭祀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祆祠往往是对民众开放的娱乐场所。所以,除了粟特移民之外,祆教图像也同样被其他民众观瞻、膜拜,甚至图写、流布到其他地方。宋人董道《广川画跋》卷四《书常彦辅祆神像》记,元祐八年(1093)常彦辅因病祷于祆神祠,明日即意,于是“图像归事之”,就是祆祠图像流传的个很好的例证。

任何一个宗教图像刚刚到达一个新的地区,总是会被误读的,就像佛教在汉代进中国后,浮屠的形象是借助黄老的形象而传播的。敦煌白画祆教图本发现在佛教石窟当中,似乎也透露出这幅画像后来已被看作是佛教图像。可以说,在粟特祆教美术东渐过程中,一些祆神图像的宗教功能逐渐转换,从祆神变成了佛像,或者说是被看作为佛像了。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荣新江

荣新江

荣新江,1960年生,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研究,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于阗史丛考(增订本)》(合著)、《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及有关敦煌吐鲁番学、中外关系史、西域史、隋唐史论文多篇;主编《唐研究》(1-16卷)、《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合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合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合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向达先生敦煌遗墨》等。

荣新江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