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哲学

作者:爱弥尔·涂尔干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4

7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社会学与哲学内容简介

《社会学与哲学》收集了涂尔干近来发表于《形而上学与道德评论》和《法国哲学协会通报》的一部分文章,现将其付梓出版。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阐明了涂尔干的思想,不令与某类特殊的社会学问题有关,而且与哲学家们通常解决的一般问题有关,如精神与物质,意识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等关系。它们说明了社会学可以用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复兴哲学。既然社会学在今天我闪的学院和师范学校的课程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这篇文集也许可以提出讨论问题的取向以及各种论题,这对我们来说或许人有所帮助,也可以满卟现实的需要。为了继续孔德的研究工作,涂尔干发现,确定和限定他自己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必要的。除非像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逐步扩充研究目标以及专项研究的数量,否则,社会学就不会取得进步。孔德就曾经为其远大抱负所累,随意讨论了一般意义上的人性。他并没有扪心自问,是否有必要区分 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演化形态,而是把社会事实的所有类型都囊括在他大胆的综合之中。孔德的追随者必须更加收敛一些。为了科学研究的进展,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与特定的问题系列绑在一起。《社会学与哲学》是作者的一部论文集,收入了他的4篇重要论文:"个体表现与集体表现"、"道德事实的确定"、"答复异议"、"价值判断与实在判断",理论性很强,集中体现了涂尔干社会学在学科地位、对象、方法论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立场和观点。 作者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本书也是社会理论名著,是哲学社会学研究者的必读书。 本书的出版,使我们得以重新体验作者当年致力于社会学学科创立时的思想历程,对于哲学社会学及社会理论工作者的学术反思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不以自我持存为取向,而是以自我进步为取向呢?或者说,倘若我完善自我的努力不是从个人甚至是审美兴趣的角度出发,而是考虑这种发展会对他人产生有益的作用,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有道德价值的行为。倘若我发挥我的才智和才能只是为了谋取荣耀和成功,那么我的行为就决不会被当作道德行为。

社会学与哲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爱弥尔·涂尔干

爱弥尔·涂尔干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爱弥尔·涂尔干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