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上下)

作者:马克垚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4

顾文姬评分

5

19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世界文明史(上下)内容简介

世界文明史(上下册),ISBN:9787301077078,作者:马克垚主编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阿门涅姆赫特一世对他的儿子塞索斯特里斯一世的教谕》,一个过世国王:“我救济乞丐,抚育孤儿,我使贫穷者和富有者都获得成功然而我所抚养的人起来反对我,我所信赖的人利用我的信任来谋反。那些穿着我给的华美衣服的人却心存非分,用着我赐予的没药的人竟暗怀不尊。”这位被谋杀的国王告他的儿子:“小心那些身份低下的臣子,他们的阴谋不为人知。不要信任一个兄弟,不要认识一个朋友,不要结交知己,因为那是没用的。当你躺下时,要自己多加小心,因为人在危险的日子里是没有跟随者的。”

《安尼的教谕》,安尼之子对安尼说:“每个人都受其本性的驱使……不要讲太多的道德说教,否则人们会提出质疑。”“不要利用你的权威逼迫我接受你的思想,你所说的一切都很好,但那需要具备美德才能做到……”

“敬神、敬老师、敬智者、敬婆罗门,纯洁,正直,行梵行,不杀生”

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即使有,也是不可知的;即使有人知道,也无法向别人说明。

苏格拉底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人谈话和思考问题,据说他每天都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他从来不直接斥对方,而是继续发问,让对方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否定自己最初的答案,这被称为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间。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没有绝对的美德,如仁慈、公正、美、平等,等等。他说,例如,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剑还是不是美德呢?总之,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美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

在“美德”范畴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的大致主张。他们认为,人类的本性不允许自私的行为泛滥。站在这个立场上,人需要区分愚昧和美德。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也愿意享受家庭的快乐,但决不以牺牲别人的快乐为前提。例如: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抒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又如达・芬奇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人文主义者对自己的限制是:只能给予,不能夺取。

路德:“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一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人权宣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可以肯定,那时明快鲜艳的色彩已经遍布欧洲,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和黑色,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代表希望和勤奋的绿色,以及代表清醒的海蓝色。我们在这里似乎看到人们的心态: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新文化到处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

在“美德”范畴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的大致主张。他们认为,人类的本性不允许自私的行为泛滥。站在这个立场上,人需要区分愚昧和美德。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也愿意享受家庭的快乐,但决不以牺牲别人的快乐为前提。例如: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抒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又如达・芬奇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人文主义者对自己的限制是:只能给予,不能夺取。这是伟大的天オ艺术家的爱情,当然,这也是最动人的爱情。

苏格拉底批评雅典民主制本来是为了替它治病,然而他的一片苦心却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最后终于被乱哄哄的公民法庭以“贵族派”的罪名判处了死刑。不过雅典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一大冤案,并为误杀这位雅典“最聪明的人”而悔恨不迭。其实苏格拉底本来是可以越狱逃走的,但他还是坦然选择死亡——似乎是要以自己最后的殉难再一次证实直接民主制的谬妄。

学术界对这场伟大的法国启蒙运动的认识迄今还有欠全面。因为人们在评述这场运动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由中华文明所代表的东方文明曾在其中起过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结果,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文明。现代化即“西化”的偏见,其实也就是这么来的。

翻开启蒙旗手伏尔泰的《风俗论》(这部巨著使他荣膺“世界文化史之父”的称号),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当时西欧人人类文明史知识的广博。当时世界各大传统区域文明一一中国儒家文明、南亚印度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欧洲基督教文明,已全在他们的视城之中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

尽管各自的时代条件已大不ー,丹东之死和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之死却有着相同的意味一一诉说的都是纯粹民主政治文化之下个人命运的多舛。而丹东之死更有其特殊的现代启蒙意义:它道出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搞纯粹民主的极端荒谬性和危险性。

工业革命既是“革命”的结果,又是“进化”的结果,对工业革命的理解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革命’一词含义甚多,它令人想到迅速的、甚至是残酷的或暴力的变化。它也可以意味着根本的或深层的转变。”的确,“革命”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突然的断裂,也可以解读为在人类社会历程中的巨大变革,它本身如一个照相镜头,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照出来的事物轮廓不变,只是艺术效果不同。所以,理解工业革命,既要把它理解为像政治革命那样的“革命”,又要将它看成是对人类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

由于斯巴达人这种特殊的军国主义传统,他们的武力相当强大,在希腊世界中以军事力量闻名。相对地,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则可以说是交了白卷,因而有关斯巴达的历史记载都是外人所写的,其中难免有偏差之处。

世界文明史(上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马克垚

马克垚

马克垚,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世界中古史权威。曾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人文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曾多次参加高校世界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上世纪60年代参加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80年代参加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马克垚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