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京

作者:谭伯牛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7

顾文姬评分

5

123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战天京内容简介

《战天京》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作者在充分了解正史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鲜活再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晚清军政名人。本书体例融正史、史学论文、演义、评书、历史小说为一体,不仅富有故事性,而且言必有据、杜绝“戏说”,开历史论著之先河,堪称一本前所未有的晚清人物评著。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奏折写作,除了上述大原则,细节上的注意事项也不少。例如,克复南京,曾国荃作为当事者,理应第一时间驰奏报捷,这份奏折怎么写呢?距克复南京尚有大半年,曾国藩就为他预先设计了一个包括署名次序、行文格式的范本,曾国荃所要做的仅仅是填空而已:

弱冠那年,他给自己改了个号,叫作“涤生”。“涤”者,清洗、涤除自身的坏习惯、坏品格;“生”者,取义于明人袁黄的名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合起来,就是改过自新的意思。

他自己把这种心得,称为“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临终遗言)。至于一介书生,亲临行阵,而每每克敌制胜的原因,他总结为:“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左宗棠不佩服罗泽南的理学,但是极为佩服他这种不学而能、触类旁通的军事天赋。

围城官绅中,固然有满门自杀的忠臣孝子,也不乏进言上策的“贰臣”、“劣绅”。曾国藩一直敬慕的桐城派古文大师梅曾亮、著有《艺舟双楫》的包世臣和鼎鼎大名的魏源,就住在李世贤的侍王府,每日优游谈宴,此间乐,不思蜀矣。(刘成禺《世载堂杂忆·纪先师容纯父先生》)

李鸿章诗云:“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孝子之于亲也,不以病不起而废药石;忠臣之于君也,不以事不可为而奉身以退,其任事也,不以己之不能而他诿之。

曾、左二人在几近二十年共事、同官的过程中,一个是菩萨低眉,一个是金刚怒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事必有可观,其心必有可述。

所患异时形诸记载,毁我者不足以掩我之真,誉我者转失其实耳。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吾亦不理,但于身前自谥曰“忠介先生;,可乎?

吾与文正交谊,非同泛常。所争者国家公事,而彼此性情相与,固无丝毫芥蒂,岂以死生而异乎?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湘军领袖中,曾国藩不仅取得了事功方面的成就,且堪称符合传统标准的道德楷模,没有十分把握,实不敢说三道四。左宗棠是湘军中的另类:忠介耿直,不群不党;清廉自守,无欲则刚,兼之性好“抬杠”,讼则多胜(曾国藩、李鸿章俱是他的手下败将······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段话深得我心,有种不谋而合的亲切感 。想到与儿子对弈时每每引导他面对无力回天的区域果断弃之,另辟新的战场。我仍是我,我不是我,我又是我。人生境界如此,无憾!

一个合格的“愤青”,要针砭社会、批判他人,首先要在个人品德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不能身体力行的道德标准只会成为笑话。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文勤(祖荫谥号)偶在朝房与众闲谈,提及某日陛见之某提督,谓此人真是忠肝义胆。李文田问曰:“其战绩如何?”文勤曰:“不甚清楚。”李曰:“然则状貌如何?”文勤曰:“没有会过。”李曰:“然则中堂何所见而云然?”文勤曰:“他送我的鼻烟很好,我就知道此人不错。”

不过,挽联是盖棺定论,对象不死,素材就不完整,挽联也就不好落笔,曾国藩哪里找那么多死人来练习呢?他玩了招绝的:生挽。所谓生挽,就是给活人写挽联。活人还得挑熟悉的,不然搞不清平生行事,下笔未免落空。可是,活人都忌讳死,谁愿意触这种霉头呢?于是,他得偷偷地写,不敢让人发现。

左宗棠是湘军中的另类:忠介耿直,不群不党;清廉自守,无欲则刚;兼之性好“抬杠”,讼则多胜(曾国藩、李鸿章俱是他手下败将)。

罗山先生的学问志向,根据曾国藩的总结,是“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

他总结为:“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看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之矣。”

“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来源于西域名著,大行于中文网络,定义屡经更改,表现一以贯之:对现状不满,惯用道德作评价标准,求全责备,敢于直言、大言乃至狂言。

但是,政治是肮脏的,政治又是屈服于武力的。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正当性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时赋予的。成王败寇的原则不但适用于改朝换代,也适用于官廷政变。

道光末年,升官晋级,多论资格,无关才干,所以龚自珍要大声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央集权制度中,位于权力金字塔顶尖的皇帝,最希望朝廷内外形成一种扁平化的政治局面,四方听命于一人,万民皆知有皇上。最深恶痛绝的,则是中外勾结,形成政治集团,虽说这种集团不一定就是篡权夺位的反革命团体,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削弱中央集权。因此,臣子最害怕被目为“朋党”;反之,攻击政敌,最很的招数就是将其罗织为“朋党”。

对中央来说,知县就是可以量化的、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的统计样本,黄仁宇所谓“数目字管理”的国家,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清代自督署至县衙,皆设戒石碑或戒石坊,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此十六字自宋初颁布,历金、元、明、清四朝,屹立不倒。

孝子之于亲也,不以病不起而废药石;忠臣之于君也,不以事不可为而奉身以退。其任事也,不以己之不能而他诿之。

凡举事为千万愚人所喜,而为一二有识所笑,君子弗为也。

弟文笔不患不详明,但患不简洁”;“简洁”为什么比“详明”重要呢?中央固然要了解详情,但是每天看那么多本奏折,倘本本“详明”,不但有伤目力,兼且劳渎精神。政事繁剧,军情変幻,能于纷乱中出以“简洁”之笔,条分缕析,令读者甫观即得其要;较之“详明”罗列,徒使读者茫无头绪,自然要好得多。所以,中央希望看到的奏折,乃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简报,而不是细大不捐、泥沙俱下的详禀。

“发愤怏望”的李鸿章学上一回毛遂,“自请”之后方能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不出现这些阴差阳错的情况,李鸿章么做得了准军的统帅?确定统帅的人选,竟如此富有戏剧性,那支军队的组建,能不仓促?同治三年三月,七艘英国商船装载这支仓促组建的新军,缓缓驶过南京附近由太平军控制的下关、九洑洲两处炮台,到达上海。 为防止太平军纠察,李鸿章和其他将士一起“闭置西国汽舟中”,我想,他心中的那股闷气,应该船舱中的闷气更闷上百倍千倍吧。 PS:另有P113“太平军欲购买美国军舰的谍报”

官阶相等官员互相代理职务,称署理。清制:督、抚可以互相署理;曾国藩任钦差剿捻大臣,离署北上,李鸿章便署理其两江总职务。 以低级官员代理高级官员职务,以下级代理上级职务,以小官代大官篆务,谓之护理。同治二年,曾国荃授浙江巡抚,留办江宁(南京)军务,巡抚之职便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兼署。三年,克复南京,曾国荃旋即请假开缺,回乡养病,升授安徽布政使马新贻为浙江巡抚,未到任前,由浙江布政使蒋益澧护理。

战天京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谭伯牛

谭伯牛

1973年生,长沙人。自由职业者。致力于研究清史,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淮军史实,拟新撰湘军史。

谭伯牛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