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内容简介
《唐诗鉴赏辞典》旨在介绍唐诗之精华。它搜集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余篇作品,出自大家、名家之手,流传万口的名篇,固然都在网罗之列;同时,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同时,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唐诗鉴赏辞典》约请国内古典文学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撰写赏析文章,文后均有署名。对诗的理解、分析,当力求正确,但从来诗无达诂,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容许有不同见解。附带要说明的是:唐诗版本流传较多,常有异文,本书择善而从。除必要时在释文中略作交代外,一般不作校勘说明。
热门摘录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楼上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可真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长安古意》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咏蝉》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相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三百篇比兴之多,唐人犹有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如此不同。”)
寂寂寥寥扬子君,年年岁岁一床书。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身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第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野望》: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秋夜喜遇王处士》:东皋,暗用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点明归隐躬耕的身分。
句中的“邂逅”,不期而至的意思;”貌哨“,指脸色难看;皆为唐人口语。
诗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气息(“相打”、“取弱”、打官司都来自生活)。通过人物的语言,诗人画出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成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诗鉴赏辞典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