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作者:钱穆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9

顾文姬评分

5

202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论语新解内容简介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得仁有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

德,得也。行道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谓之德性。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无友不如己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 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子曰: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先生说: “该笃信,又该好学,坚执固守以至于死,以求善其道。危邦便不入 。乱邦便不居。天下有道,该能有表现。天下无道,该能隐藏不出。若在有道之邦,仍是贫贱不能上进,这是可耻的。若在无道之邦,仍是富贵不能退,也是可耻的。 ”

子曰: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

学者读<<论语>>,当知反求诸己之义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狊而作。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本章言弟子为学,常重德行。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

故《论语》虽为一部中国人人 必读书,注《论语》者虽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则仍缺一部 人人可读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

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

《论语》二十篇开始即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一生 为人,即在悦于学而乐于教。人之不知,亦当指不知此上两端 言。故又曰: ‚ 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 又 曰: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则孔 子之自居,在学在教,不在求为一圣人。

朱子为学,则学其前贤如周、张、二程。濂溪教二程:‚寻 孔 颜乐处,所乐何事 ? ‛ 则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此 与孔子教学尚无大相异。

可见横渠为学,实有似西方哲学家,所学对象多在外,少 在己。如其论《易》即然。《易〃 象》 言: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 舐猎,此指季节为时。

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虽贤如颜 子,不能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然孔子无愠焉。愠,怫郁义, 怨义。学以为己为道,人不知,义无可愠。心能乐道,始脐此 境也。或曰:‚人不知,不我用也。‛前解深,后解浅。然不知 故不用,两解义自相贯

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 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 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 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学 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一境,斯可有远方朋来之乐。最后一境, 本非学者所望。

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

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 成之两义。学者诚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终 身率循,亦不能尽所蕴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以为上下一致,终 始一辙也

所言虽浅近,然政治不外于仁道,故惟具此 仁心,乃可在上位,领导群伦。此亦通义,古今不殊。若昧忽于此,而专言法理权术,则非治道

苟我心常能见人之胜己而友之,即易得友, 又能获友道之益。

论语新解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钱穆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钱穆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