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

作者:台静农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9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我们的海内容简介

《我们的海》内容简介:台湾散文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便是不远不近的山水。说不过远,是因为许多台湾作家,都或先或后地在大陆风靡过;虽是千岩万壑,关山相隔,但地理的巨大屏障却隔不住缪斯诸神桂桨拨动的轻柔声息;于是,海峡彼岩文章圣手笔底牵动的风雨声,便传过时空的幽谷,砉然回响。说不近,是因为深山丽泽其景虽好,可是在远望之余,能俯身拾阶,逡巡其间,一睹青林深涧,梵刹园亭之真颜,抑或投身入水,一亲膏泽而知其冷暖者,又有几人?于是,在海上开禁日久,两岸交流渐畅的今日,我们太有必要将台湾散文的整体形貌展现一回,好让大陆读者可以从更多的路口,投入这一片浩瀚的美景,在几番尽情的游走之后,收获中华文学的全息景观。

登录查看更多

我们的海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台静农

台静农

台静农(1902—1990),安徽霍丘人,笔名青曲、孔嘉、释耒等。1922年,台静农在家乡霍丘及汉口、南京、上海辗转上完小学、中学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1924年,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当时研究所中师长有蔡元培、陈垣、马衡、沈兼士、刘半农,同学有董作宾、陆侃如、冯沅君、庄尚严、常惠等。1925年,台静农初识鲁迅,此后两人关系密切,友谊深厚。在鲁迅的精神影响下,台静农与其霍丘老乡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及曹靖华等六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未名社。未名社存在时间约有七年半之久,曾出版“未名丛刊”18种,“未名新集”6种,以及不列丛书名2种,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未名社”时期,台静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主要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等,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三十年代后,台静农开始了他的大学教授的生涯,曾先后在北京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济南齐鲁大学、四川白沙女子文理学院等大学任教。在青岛山东大学(1936—1937)期间,台静农任中文系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及历代文选,与写《骆驼祥子》的舒庆春(老舍)是同事。1946年,台静农赴台,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随后接任台大中文系系主任。在任二十年间,奠定了台大中文系学术传统,贡献卓著。台静农晚年出版有书艺论文集《静农书艺集》(1985年)、散文集《龙坡杂文》(1988)、学术论文集《静农论文集》(1989)等。

台静农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