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随笔选

作者:清少纳言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6

顾文姬评分

5

227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日本古代随笔选内容简介

《日本古代随笔选》主要内容:统观全书各段,作者显然并不是有意识地用她那优美、含蓄的文笔经营着什么大块文章或组织得严密的作品,而只是对眼前的事件,景物作直观的写照,很象是电影中各种不同的情趣之所在。外国读者在刚一接触日本的和歌、徘句时,对它人瓣睛现手法不大容易适应,因为它们大都是捕捉瞬间的印象和感受,而且那对象往往又是十分细微的事物。而且作者是十分懂得什么叫风趣、幽默的,她所表现的又可以说是真正日本式的风趣,幽默的,她所表现的又可以说是真正日本的风趣、幽默。淡淡地说出的几句话,本来并无意于取笑,回想起来却使你大笑不止,余味无穷。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若無常野露水不消,鳥部山雲煙常住,而人生於世亦得不老不死,則萬物之情趣安在?世間萬物無常,唯此方爲妙事耳! 以舒緩之心度日,則一年亦覺悠悠無盡;以貪著之心度日,縱千年之久,更何異一夜之夢! 壽則多辱。至遲四十以前合當暝目,此誠佳事也。

世人相逢时无片刻缄默而必有所云。然试一闻之,则大都为无益之谈。世间之浮说,他人之是非,于自他均属失多而得少。当彼等语此时,彼此心中不知所语者皆无益事也。

苦于无聊者果何心哉!心不外用,故唯一人独处最佳。一从世俗,心即为外物所夺而易感矣。与人交谈而欲以言语取悦于人即非本心。或与人戏谑,或与人即物相争,时而生怨,时而欢喜,事皆无定也。分别妄起,得失无已时矣!既迷复醉,既醉复梦。匆匆奔走,惘然忘道,人皆如是也! 然虽不识真道,苟能断离诸缘而使此身趋静,不参预世事而令此心趋安,则亦可得暂时之乐。生活、人事、伎能、学问等诸缘皆应弃去,此《摩诃止观》所云也。

法显三藏渡天竺时,见故土之扇而悲,卧病欲得汉食。人闻之,曰:“斯人何以竟不胜情若此,而令异邦人见之耶!”弘融僧都曰:“深情之三藏也!”如此则僧都不持世俗法师之陋见,诚可亲已!

又曰:“厌死者宜爱生,生存之乐岂可不日日享受之耶!愚者忘此生之乐,劳苦以求身外之乐。忘此生之财,而危身以贪他财,贪求复无满足之时。生时不知乐生,临死而又畏死,应无是理。人皆不乐生,不畏死故也。非不畏死也,忘死之将近故也。超生死之相,始可谓识得真理矣。”

有附着于他物而破坏之者,其数概无限也。身有虱,家有鼠,国有贼,小人有财,君子有仁义,僧有法。

餘之所望於男子者,修身齊家之實學,善詩賦文章,通和歌管弦之道,並精於典章制度,能爲人表率,斯爲至上。工書而能信筆揮灑,善歌而必中節拍,對酒苦辭不得,亦能略飲以爲酬應,此於男子,皆爲佳事。

身遭不幸而憂思甚深者,率爾落發皈佛,此實不足取。何如緊閉雙扉,若存若亡,於一無所待之中靜度流光,此則餘之所望也。

住居總以安適爲宜,雖如逆旅,但仍有其情趣也。 高人靜息之所,月光流入,別有一番沁人心脾之力。 唯古木成行,庭草不修,頗饒野趣焉。籬垣之類亦當景色動人。至若常用之物,均應古意盎然,毫無造作之氣,始足以發人雅興。 概言之,見住居之情狀,即可知主人之人品氣質也。

凡是夜里叫的东西,无论什么都是好的。只有婴儿除外。

招了女婿,已经过了四五年,还不曾在房里骚然听说有生孩子的事,这是扫兴的事情。有些人有许多孩子,已经成为大人,或者说不定有孙子都会爬了,可是做父母的却在一块儿睡着午觉。旁边看着的别人不必说,就是儿子也觉得非常扫兴。午睡起来之后,再去洗澡,这不但是扫兴,简直有点可气了。

为什么午睡起来洗浴是那么不好,其意义不能明了。

日本古代随笔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清少纳言

清少纳言

清少纳言,生于966年左右,真实姓名不详。“清”取自家族姓氏“清原”,“少纳言”为宫中官职。出身于书香门第,汉学修养深厚,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三才媛”。译者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1 100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

清少纳言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