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色
禁色内容简介
《禁色》分两部,第一部描写一个老作家桧俊辅的第一任妻子是窃贼,第二任妻子是疯子,第三任妻子是荡妇,三次婚姻都失败,同时又被几个情人所背叛,于是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容貌丑陋而被现实、也被女性所拒绝。当他发现了英俊青年悠一是个不能爱女性的性倒错者,就让悠一与其寄予爱情的少女康子结婚,并让与自己相恋过的镝木夫人和恭子接近悠一,利用悠一的美的力量,让三个女性互相嫉妒和争风吃醋,对现实也对背叛过他的几个女性进行了报复。悠一与女性无缘,缺乏作为“现实的存在”的资格,他是借助俊辅复仇的惰念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的。第二部描写悠一试图不再借助俊辅的力量,按照自已的意志行动,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摸索一条构筑“现实的存在”的路。于是,他让妻子康子怀孕生产,同时又往来于男色的世界,过着两重性的生活。后来由于同性恋者的告密,让他的母亲和妻子知道了,在这紧急时刻,他得到镝木夫人相助而得救了。俊辅通过悠一对现实也对女性复仇的计划失败了。最后恭子受到悠一替代俊辅对她的诱惑和侵犯,镝木夫人目击自己的丈夫与悠一同衾的场面而绝望,下落不明,她们都遭到报复而落入悲惨的结局。这时俊辅自白自己也爱着悠一,他给悠一留下巨额遗产自杀了。但是,悠一却相信,正是这时候自己正式开始了作为“现实的存在”的新的生活。
热门摘录
“你现在正处于向往感动的状态之中。你的纯洁无垢的心时时渴望感动,这是一种单纯的疾病。你就像一个长大了的少年为爱而爱一样,只不过是为感动而感动罢了。固定观念治好了,你的感动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也很清楚,这世界除了肉感没有其他的感动。任何思想和观念,没有肉感就无法感动人。人明明为思想的耻部所感动,却偏要像一个装腔作势的绅士,硬是说为思想的帽子所感动。”
他们俩饱享了平凡都市的一桩桩快乐,醉醺醺的在大街上轻快地走着。悠一拎着俊辅的提包,俊辅喘着粗气像年轻人一样大踏步前进。他们各自陶醉于“今宵无归处”的自由之中。 “我今晚无论如何都不想回家啦。”悠一突然说道。 “年轻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一天。看到别人都活得像老鼠,而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想成为一只耗子。” “碰到这一天该怎么办呢?” “总之,像老鼠一样咯吱咯吱啃时间吧。啃个小洞,即便逃脱不得,也能将鼻子伸出去。”
造物主的恶意,不让完全的青春和完全的精神在同一年龄上相遇,总是使青春芬芳的肉体包容着半生不熟的精神,对此不必引起慨叹。所谓的青春,是精神的对立概念。不论精神如何永生,都只能是笨拙地在青春肉体精妙的轮廓上描摹一次而已。青春无意义地活着,这是莫大的浪费,是不思收获的一个时期。生的破坏力和生的创造力于无意识之中保持至高无上的均衡。必须造就这样的均衡才行...
“这帮家伙!这帮混蛋!”——美青年咬牙切齿,“住进三百五十日元的旅馆,公开地鬼混私通吧,混蛋!弄得好去营造个老鼠窝一样的爱巢吧,混蛋!睡眼朦胧多多生些孩子吧,混蛋!星期天带着孩子去逛大甩卖百货店吧,混蛋!一辈子去搞一两次廉价的偷情求欢吧,混蛋!直到死都去贩卖健全的家庭、健全的道德、良知和自我满足吧,混蛋!” 然而,胜利总在凡庸的一边。悠一直到,自己满腔的轻蔑,敌不过他们自然的轻蔑。
我们称之为思想的这种东西,不是事前产生的,而是事后产生的。这思想一般作为因偶然冲动而犯罪的人的辩护者身份出场。辦护人赋予其行为某种意义和理论,以必然替代偶然,以意志置换冲动。思想虽然不能给撞在电线杆上的盲人治伤,但至少有能力证明受伤的缘由不是因为盲目,而是因为电线杆子。每一个行为都跟着一个事后的理论,于是理论成为体系,而人一行为的主体却明显地变成了行为的可能性。他具有思想。他将纸屑扔到大街上。他是因思想而将纸屑扔到大街上的。这样一来,思想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无限扩大范围,而思想持有者就成了思想牢笼里的囚犯。
爱只能从绝望中产生。精神对自然,这种对于不可能理解事物的精神运动就是爱。
她的轻佻的感情里含有任何贞洁所不及的优美
你是一座墙壁。对于外敌来说,你是万里长城。你是绝不会爱上我的情人。正因为这样,我才敬慕你,现在还是这样敬慕你。
他做了一个幸福的梦,梦见神允许天使将他杀掉。他哭了,哭声和眼泪都没有泄露到现实世界。
“把两人的信对照着看,立即就能弄明白。”悠一暗暗自言自语,“没有自信的恭子有自信,有自信的夫人没有自信。恭子不隐瞒怀疑,夫人显然在隐瞒怀疑,一看就十分清楚。桧先生言中了。恭子确信夫人和我有关系,夫人确信恭子和我有关系。她们都为不能触摸我的身体而感到懊恼。”
“艺术家不是万能的,表现也不是万能的。表现总是被迫二者择其一,要表现还是要行为?在爱的行为中,人只能以行为爱人,尔后在加以表现。 “但重要的问题时,表现和行为是否可以同步。关于这方面,人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死。 “死虽然是行为,然而却是唯一一次致极的行为...... “死不过是一种事实。行为的死,可称为自杀。人不能依靠自己的意志而生存,但可以凭意志而死。这是亘古以来所有自杀哲学的根本命题。但是,毋庸置疑,在死这一点上,自杀行为和生命的整体表现可以同步进行。最高瞬间的表现应该有待于死。
恭子很开朗,就像一个投湖自杀的人,不知不觉又让湖水浮起来得了救一样;无论她怎么做,就是无法落到自己感情的谷底,她甚至为此感到焦躁。
双眼皮的眼睛,不知怎么搞的有一只变成了”三眼皮“。丈夫一见就觉得害怕。他在那一刻清楚地感到:妻子什么也没想。
恭子老是想着那双舞鞋,那茫然若失的样子,让表姐妹们误以为她一定是在恋爱了。
两人都觉得那不过只是一双鞋而已。可实际上恭子忘掉的东西,在她遇见悠一以前,整整一天只有这一件事让她关心。
她闻到了强烈的润发油气味。她的心动了。她偷偷瞟了一眼那个青年,失望了:虽然飘着和梦里相同的香味,可侧面一点都不像。她不知道这种润发油的牌子。但每次闻到相同的气味,飘洒在混乱的电车里、店里,她就会尝到一种奇妙的苦闷。
对恭子来说,“阿悠”比“悠一”更亲近,就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玲子死后,恭子空想抚育着这个名字,她很早就恋上了这个名字。
一瞬间就像化妆过了头,想年轻反而更显老一样,夫人像小姑娘般的撒谎,立刻让自己的年龄显露出来。
那天以后她和嫉妒斗开了。本来夫人胜过男人的感情很坚定,正是这感情支撑她直到今天,还下定决心不再受悠一的诱惑。
那时,我不该有欺骗玲子的心思呀。只是不愿暴露自己的内心才那样做的。而玲子却把我误解成一个单纯、明朗的少年;我还是我,一点也察觉不了玲子的爱。谁都把对他人的误解作为唯一的生活支柱而活着的吧……
其一,那学生很漂亮。其二,对悠一来说大概没有比这更难出口的理由——那学生想要女人的事实,还强迫悠一直接面对这一事实。
剧场、咖啡馆、动物园、游乐场、大街、郊外,到处都是“多数决定原理”在高视阔步。老年夫妇、中年夫妇、青年夫妇、情侣、家庭、小孩、小孩、小孩、小孩、小孩,还有那该死的童车队列,一边欢呼,一边前进。悠一要想学他们,同康子一起逛马路,那也很容易办到。无奈头顶上苍天有灵,一眼就能识别真假。
我们称之为思想的这种东西,不是事前产生的,而是事后产生的。这思想一般作为因偶然冲动而犯罪的人的辩护者身份出场。舞护人赋予其行为某种意义和理论,以必然替代偶然,以意志置换冲动思想虽然不能给撞在电线杆上的盲人治伤,但至少有能力证明受伤的缘由不是因为盲目,而是因为电线杆子。每一个行为都跟着一个事后的理论,于是理论成为体系,而人一一行为的主体却明显地变成了行为的可能性。他具有思想。他将纸屑扔到大街上。他是因思想而将纸屑扔到大街上的。这样一来,思想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无限扩大范围,而思想持有者就成了思想牢笼里的囚犯。
可以说,一切文体都是从形容词这部分开始老化的。就是说,形容词就是肉体,就是青春。俊辅甚至认为,悠一就是形容词本身。
悠一头靠在座席背上,稍微拉开些距离,瞧着康子低俯的脸庞能否看做男孩子的脸呢?那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他像画坏了几幅素描的画家一样咂着舌头。他终于闭上眼睛,一心把康子想象成一个男人。然而,这种极不道德的想象力,使得眼前这位美丽的少女,変成比女人更难去爱,或者说越来越像一个不可爱的丑恶的影子了。
这个社会毕竟基于异性爱的原理,并以某种令人倦息的永远的多数派原理运转。不论你情愿不情愿,都得品尝这个滋味。
一旦决不会爱上女人却偏偏迫切希望爱上女人的自己真喜欢上少年的话,那么,少年的男人身份就会落到女人的位置上,那少年不就变为难以言表的无感觉存在了吗?爱难道就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不想去爱的东西吗?
但凡崇高的东西在现代都是无力的,只有滑稽的东西才有野蛮的力量。这不正是浅薄的现代主义的反映吗?
这个世界,难道真的除了肉感,其他的感动都是谎言吗?要是这样的话,肉感不也是谎言吗?难道一个人对某种人事的态度,缺乏欲望才算真实,瞬间的充实就是虚幻吗?
汗气里混合着的Black Satin香水的香味,运动后甘美的慵懒,在正午风停了的干燥的空气里,在她那红润的面颊周围,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弥散着。是否擦得太多了?她想。
禁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