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园

作者:高尔泰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6

顾文姬评分

5

5112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寻找家园内容简介

我的故乡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省交界的寺主, 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茅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的衔接处,山高林茂,俗称“山乡”;西部为丹阳湖、石臼湖、小南湖三湖所环绕,溪河交错,苇岸无穷,俗称“圩乡”。最早的县治固城始建于公元前五四一年,比楚威王筑石头城置金陵邑(前三三三年)还早二百来年,可称古邑。到我出生的时候,固城早已荒废,县治淳溪镇也是一个仅数千户人家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三米多宽、青石板铺面的弯曲小街,俗称老街。……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1955年,我十九岁,被分配在西北兰州郊区的一个中学里教书,很忙很累,生活单调,不快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为什么他们有可能摆布我们,而我们没有可能拒绝。久之形成了一种对于权力的憎恨。

异化问题,是一个“人”的问题。要知道什么是异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人是目的,人是主体,变成工具和手段,就是非人了。如果说这种非人化,或者说物化,是经由人自己的主观努力实现的,那就是异化。……明代的李贽所说的“言假言文假文满座皆假”,是语言异化。他后来死在监狱里,假人把真人当疯子关进监狱到死,就是社会的异化。

被人当牛马使用,不等于你就变成了牛马。但如果你安心接受,主动争取,你就忘记了自己是人。结果是经由自己的努力,加强了那个蔑视和驾驭自己的力量。

“人是美的核心和主体。”。而“人”之主在是“生命之真”,人欲达“真”唯在“自由”。

写作把她的人生,高扬到了抒情诗的境界,这就够了。手段大于目的,过程大于结果。意义的追寻,大于意义本身。正如她小时候独自远行,投身于不可知的命运。那份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早已把她所献身的那个乌托邦的幻灭,作为一个被扬弃的环节,变成了她的自我实现。那么美丽,又那么神圣。

我问他安兆俊在哪里,明水还是夹边沟?他说在夹边沟。要是在明水,死得更快。他说,那家伙迂得很,已经不行了,还要天天擦脸梳头。蘸一点儿杯子里喝的开水,就这么擦。分饭的时候别人都到手就下了肚子,他还要找个地方坐下来吃。不管是什么汤汤水水,都一勺一勺吃得人模人样。别人都躺在炕上,他不到天黑不上炕,在门外边地上铺一块东西,背靠墙坐着看天。有时候还要唱点儿歌,咿咿唔唔的,不知道唱的什么。他就是这么坐着死的。

主义只是手段,权力才是目的。这就叫政治。你看那些上层代表人物的所谓”观点“,有哪一个深刻到值得讨论的?

屋是土墙,茅檐极低,遮住了木棂小窗的一半。里面很黑,但是冬暖夏凉,黑暗中有股温馨,我喜欢。屋在斜坡上,后面是山,前面可以望得很远,直到蓝色的天边,我喜欢。山上郁郁森森,稍有风雨,连山的松涛就像潮水,我喜欢。山上的杂木林中,有不少栗子树,还有一颗银杏,据说有一千多年了。栗子白果捡不尽吃不完,我喜欢。

人生如逆旅,安处是吾乡。

- 寻找家园 - 高尔泰 - Saturday, February 6, 2016

那年我十九岁,工作很忙很累,生活单调,不快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为什么他们有可能摆布我们,而我们没有可能拒绝。久之形成了一种,对于权利的憎恨。

兰州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看着我也相信,国家的经济正在起飞。但是我知道,为了这个起飞,无数人付出了自由作代价并将继续支付,因此我无法相信,这样一种用一代人作肥料去滋养另一代人(据说是)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因此也无法相信,那只以此理由强制地给每一个人分配角色和任务的看不见的手,代表着唯一的真理。

在绝对的孤独中,我有时也怀疑自己。我想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关于宇宙、生命、历史、科学、宗教,和人类世界的现状,我都所知甚微,怎能这么自信?但是我又想,正因为无知,所以需要学习,不能拜倒某个终极真理的脚下,放弃自由探索和选择信仰的权利。何况以这个真理的名义,我们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剥夺得几乎一无所有。

坐着坐着坐着。脑中没了思想。我生平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硬度。时间作为我的生命的要素,或者我的生命的一个表现,变成了我的对立面,像一堵石砌的大墙,用它的阴冷、潮湿、滑溜溜的沉重,紧紧地砥着我的鼻尖,我的额头和我的胸膛。 风暴过去以后很久,这个感觉还长久地留在心中。

着眼于将来,现在就有了意义。

突然一下子,血与火的历史都退缩到了遥远的地平线,湮没在遗忘的阴影中。而那些至今纠缠着我们、耗尽着我们,我们牢牢记住和竭力想要纠正的一切,也好像倏尔之间,都幻化成了一些不可阐释的象形符号,谁也没有兴趣再来把它们弄清。 留下来的,只有我这一星半点在烈风中飘零四散的记忆:他的保护、他的话语、他的握手、他的冷峻的侧影、炎热的眼泪,和寂寞的歌,还有他的《工地快报》——那个意义的追寻,那种向绝对零度挑战的意志。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生。

以前惊涛骇浪中浮沉,我曾经渴望寂静,梦想着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好安顿遍体鳞伤的身心。现在我得到了寂静,同时也就明白了,寂静不等于安宁。轻柔温软的寂静,有一个冷而且硬的内核:它是刹那和永恒的中介,是通向空无的桥梁。当我感觉到,而不是推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产生了逃避寂静的欲望。

但我无悔,因为写作它们,我已经生活过了。

所谓“三忠于”,是“忠于共产党的领导;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所谓“四无限”,是“对毛主席要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一生追求真理,终于坚信马列,虽受冤枉,并不后悔。他说,老牛鬼这个称呼不坏,牛是善良的动物,“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正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我回信说,众生不饱,有目共睹。是谁致之,亦有目共睹。以小民为敌国,是这个政权的本性,事情弄成这样,是其原则推行到极端的结果,也应有目共睹,伏维先生三思。先生回答说,你们年轻人,不了解中国近代史,没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看问题容易简单化。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说,你这是把形而下的变成形而上的,把第二国际的经济实证论变成哲学。整体有很多层次,家、国、教派、物种都是。而那个超越时空的整体的整体,则是虚无。所以在终极意义上,只有个体才是实体。人生的意义,也只能植根于个体。它是被创造的,不是被赋予的。带着愿望和情感,无须谁来批准。用佛家的话说,它是活在当下。当然,是以超越当下的形式。这个形式,作为创造物,可以是互相认同的坐标,但认同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文明,而不是形成客观上的终极规范

主义只是手段,权力才是目的。这就叫政治。你看那些上层代表人物的所谓“观点”,有哪一个深刻到值得讨论的?解放派也罢保守派也罢,都是些各有靠山的官儿,谁是谁非要看站在哪一边,局外人掺和个什么?做学问的和做官的,认真的和玩儿的搅在一起,能弄出个什么名堂来呢?

这些人不是变了,而是没变。他们现在对左派落井下石,同当年把右派斗得死去活来一样,都不过是自我的重复。没有记忆、没有忏悔的改变,不是改变。 我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记忆没有忏悔?他说,要是有,就会有宽容,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对别人的错误有同情的理解,绝不会那么残酷,那么卑鄙!这不是说不要反对错误。德国人也批判海德格尔,但不是纳粹分子在批判……

我先界定概念,我说异化问题,是一个“人”的问题。要知道什么是异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人是目的,人是主体,变成工具和手段,就是非人了。如果说这种非人化,或者说物化,是经由人自己的主观努力实现的,那就是异化。由于努力的途径不同,异化又可以分类为,例如技术异化、语言异化、社会异化……等等。工农业污染、核扩散等等是技术异化。明代的李贽所说的“言假言文假文满座皆假”,是语言异化。他后来死在监狱里,假人把真人当疯子关进监狱到死,就是社会异化。

我说把人当人,首先是把自己当人。下面有人递条子,说别人不拿你当人,你自己当,算数么?我说金训华下水的时候,许多人没下,活下来了,算数么?被人当牛马使用,不等于你就变成了牛马。但如果你安心接受,主动争取,你就是忘了自己是人。结果是经由自己的努力,加强了那个蔑视和驾驭自己的力量……说着我突然发现,我走得太远了。夜越来越深,人却越来越多。提问的条子也越来越多。问题尖锐,无形中已经不是我带动听众,而是听众推着我走。

于是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人问如何评毛,我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判断。有人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个好,我说正义原则包含着许多互相矛盾的环节,自由和平等无法并存,效率和公平很难兼顾,如何平衡操作,是个问题。有人问解放派和凡是派的斗争的情况,我说我一介平民,与官场春秋无涉,不知内幕。我说从来宫廷内斗中处于弱势的一方,都会要谋求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派永远会有,不用担心。说到这里,不禁又漏出一句:但是全国人民的命运,竟然要由宫墙后面几个人内部斗争的谁胜谁负来决定,终究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

掌声中又有人递上条子,让说句临别赠言。我说希望大家都能以真我面对世界,给自己营造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相信这些小小空间,最终会连成一片。

经历过太多的大张旗鼓,觉得这种鬼鬼祟祟的做法很奇怪:权力无限的他们,怎么还用得着鬼祟?想了想,觉得新中国的三个时间板块,有点儿像三个游戏场。“十七年”玩替天(历史的必然)行道,文革时期玩无法无天,“新时期”呢,玩的就是鬼鬼祟祟了。到我想到这一层的时候,鬼祟已渗透到整个社会。假酒假药、假衙内假文凭、假权色交易……以及对于这一切的冷漠,已成普遍景观。最是几百人在大街上围观流氓杀人而无一人出来制止的事,报上屡见,令人扼腕。

先生提醒我,忽冷忽热,是不成熟的社会的特征,当不得思想价值的量度。

寻找家园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高尔泰

高尔泰

高尔泰,美学家、画家、作家。1935年生于江苏高淳。早年就读于江苏师院美术系。1957年因发表美学论文《论美》而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夹边沟劳改。1962至1990年,分别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绘画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从事美学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四川师范大学任美学研究室主任。1993年出国,在海外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学。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

高尔泰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