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
城市表情内容简介
书中介绍了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多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他们之中既有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桑德,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渲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
热门摘录
每个都市的具体性决定了摄影家无法以一批支离破碎的影像来归纳出一个足以代表所有都市的影像报告。这就是都市摄影家的一种宿命。都市是无从概括的,而摄影在本质上也不足以担当都市的重任。
布拉塞深知,“摄影与绘画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认识,后者是创造。因此,摄影是出发于记录,而绘画则以个性为前提。摄影家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深入种种现象,而且还拥有攫取这些现象的形态的可能性。”
布兰特有特意摆脱摄影只能复制现实的局限。他的这种介于虚构与真实之间或者说是超越了虚构与真实的羁绊的表现方法,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摄影这一手段提供了意味深长的启示,同时也扩大了对真实的定义、深化了对真实的理解。他的这种创作手法,在主张原封不动地记录对象的纯粹摄影占有压倒优势的1930年代尚属罕见。
在按下快门之际,必须对对象与自己付出最大的尊敬。拍照片就是将会在一瞬之间消失的现实表明的一切可能性封死在凝固的瞬间内。
布列松的照片是一种"等待"的结果,即等待画面中,也就是现实中的失误以种种适当的几何形态进入画面的最佳位置并悄然展示世界的某个神秘瞬间的结果,而莱维特的照片则是“视线”掠过的产物,是她用自己的视线对世界轻轻一瞥并加以急切挽留的结果。莱维特的照片显示的是一种即兴式的感情反应与强度,而布列松的照片则是一种刻在胶片上的理智的思辨。
美国形式主义摄影批评家约翰·沙考夫斯基将摄影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镜子”的功能,另一类是“窗子”的功能。所谓“镜子”,可以说是摄影家通过摄影这种表达方式反观自身,而“窗子”则可以看成是通过摄影这种观看方式为人们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子。
达芬奇曾对他的弟子们说:“如果你们对什么地方的断墙残壁的污斑、有着大理石纹样的石头的杂乱无章的纹样加以凝视的话,你会与那里的种种想象力遭遇,各种风景,纷乱的战斗场面,各种各样的精神态度,奇形怪状的人头与脸的形状,种种变化多端的服装,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事物,都会在那上面出现。这是因为精神只有在那种暧昧中才会被激发起来,只有在那种混沌中才能发现许许多多的创造。”
埃文斯以客观象征的手法描绘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现实图景,通过他那直接、从容不迫、节制、朴实、照单全收的精密描写的摄影风格,全面展示他对摄影的本质思考。作为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家居斯塔夫・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的忠实信徒,埃文斯以客观严谨的手法认真实践福楼拜的“精彩地描写普通事物”的观念并成功地将普通的人与事通过影像转化为一种超越的、具备神圣性的象征物。
城市表情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