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内容简介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热门摘录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满苟得说:“无耻的人大多富有,言过其实的人大多显达。”《庄子·杂篇》第二九章《盗跖》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个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在人的本性尚未腐败时,他可以依道而行,且完全服从自己的本能,这时的善是无意识的善。一旦圣人的善恶,智慧之教,和政府的奖惩法则蔚成时,大道就开始废坠。以至于使人的本性由真善而伪善,由伪善而天下乱。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处世若有了戒心,就容易作伪;若是无心而任其自然,就难作伪了。《庄子·内篇》第四章《人间世》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ěi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犬和羊都是人起的名称,若当初称狗为羊,称羊为狗,那么狗就可以为羊了。”
鸿蒙无奈,只得告诉他:“要自养己心。你只要无为,万物各会自生自化。如果再能忘掉形体,抛弃聪慧,那就可与自然混合为一了。把你有为的心解开吧!把你有知的灵释放吧!做一个无知无魂的人才是对的。”
我说的好,不是外在的仁义,而是内在的自得;不是一般人讲的口味,而是本性的达成;不是能听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听觉;不是能看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视觉
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无法回答。 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 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攀登昆仑,遨游太虚。 ……不用耳目去辨别是非善恶,而把心寄托在道德之上,是最高的和谐境界。
泉水干了,水里的鱼都困在陆地上,互相吐着涎沫湿润对方,如果这样,倒不如大家在江湖里,互不照顾的情况。
大地给我形体,是我生时劳苦,死后安息,因此,若是以为生是好的,当然也应该认为死是好的啊!
明白大道,就可以了解一切是非的言论,皆属虚幻,这就好像环子中间的空洞一般,是非有次循环不已,变化无穷。因此,要停止是非之争,人我之见,莫若明白大道。
从世俗的立场来看,贵贱起自外物而不由自己。
圣人认清了事物,只是存在心里,众人却固执己见,和别人争辩以显耀自己。所以说,辩论的发生,乃是不曾见到大道的缘故。
至德的时代,不标榜尚贤人,不任用才能,而天下治。那时的君主像高处的树枝一样,默然而无为;那时的百姓和林中的野鹿一般,悠然自得。他们行为端正,却不认为合乎义;彼此相爱,却不认为那是仁;待人诚实,并不以为就是忠;言行合宜,亦不觉得那是信;互相帮助,更不以为是赐予。所以他们的行为无迹可寻,他们的行事也没有被记载下来或广传世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对颜回说:"你晓得德为什么放荡,智为什么外露吗?德所以放荡,是因为好名;智所以外露,是因为争势。好名是攻击的主因,用智是争胜的器具,这两个都是有害的凶器,不能用作处世的准则。"
老子的智慧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