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作者:阿兰·德波顿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7

顾文姬评分

5

607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哲学的慰藉内容简介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本书文字典雅醇厚、幽默睿智,150余幅图片精美呈现。德波顿还以本书为底本,为英国电视四台编写、主持了一档共六集的哲学节目《哲学:快乐的指南》,风靡英伦。

购买《哲学的慰藉》

哲学的慰藉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1600 已售

¥45.6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请设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 塞内加担保,一旦我们理性地看待事与愿违的情况,我们一定会发现它实际包含的问题比所引起的焦虑要轻得多。

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一金钱,官位,权势一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叔本华有一个类似说法: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

可不可以这样说?在这个世俗的囚牢里,我们身上既不是纯肉体的,也不是纯精神的,硬把一个活人撕成两半足以害人。

哲学的慰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阿兰·德波顿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