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石刻

作者:楼庆西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1

顾文姬评分

5

12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砖雕石刻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讲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砖雕石刻艺术。共分七个部分:屋顶砖瓦装饰,砖墙上的装饰,砖栏杆与影壁,石柱础与门枕石,基座、栏杆、台阶,石碑、石牌楼,砖塔与石塔。既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彩的砖雕石刻艺术,又提示了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并配有5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狮子:性格凶猛,俗称兽中之王的狮子早就是佛教中的护法兽,传到中国后,它又成为守护大门的护门神兽了。建筑大门前一对狮子左右并列,右为足抚幼师的母狮,左为足接绣球的雄狮,这样的布置已经成为固定的格式了。

鹿与仙鹤:鹿性温驯。鹿头上初生的鹿角称鹿茸,是名贵的药材,对人体有大补。鹿的谐音为“禄”,禄为古代官吏之薪俸,高管厚禄,象征着发财致富。仙鹤细脖、尖嘴、长腿,亭亭玉立。如果鹤头顶皮肤裸露,呈丹红色,则称“丹顶鹤”,形象更为优美。鹤在百鸟中属长寿者,所以有称人之高寿为“鹤龄”的。鹤与莲荷放在一起,取二者谐音有“和合美满”之意。

佛教八宝:八宝即佛教的法轮、宝伞、盘花、法螺、华盖、金鱼、宝瓶、莲花,统称八宝吉祥。

屋顶上成排的筒瓦,由上面的屋脊铺至下面的屋檐处,处于屋檐的筒瓦为了便于排水,不但把瓦头挑伸在外,而且瓦头作成封闭状,这种处于檐口部位的筒瓦称“瓦当”。从大量留存至今的周代、秦代、汉代的瓦当都可以看到,在这些瓦当的瓦头顶面上都雕刻有动物、植物等纹样,说明古人已经将这些处于屋顶檐口部位的容易受到人们注意的瓦头作为重要的装饰部位了。于是原为檐口部位筒瓦的名称“瓦当”变成为有装饰的筒瓦瓦头的专有名称了。

在大量硬山式屋顶的房屋上,木梁架的檩木被封在山墙之内,本不需要博风板这样的构件,但是博风板却被当做一种装饰被留在山墙上了。它们的形式是用一块块方形或长方形的薄砖砌在山墙的顶端拼成人字形的博风板,在博风板和硬山屋顶上垂脊之间有一排瓦当与滴水,它们在这里并没有排除屋顶上积水的作用而成了一种装饰。瓦当是筒瓦前面的瓦头,又称勾头,这种排列在山墙头上的一排勾头与滴水,因而称为“排山沟滴”。排山沟滴的每一块瓦头上都有雕刻,它成为硬山山墙上一道显眼的装饰带。

影壁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一段墙体,它的位置在一组建筑群的大门外和大门内,面朝大门并与大门相隔一段距离。大门外的影壁多设在官府、寺庙、大宅第的门外,它有标明大门位置的作用,使过往行人避开。大门内影壁的功能是遮挡人们的视线,不让人一眼望到院内,从而能保持建筑内部的隐蔽与安静。根据这内、外影壁的功能,原来分别称它们为“隐”与“避”,合称为“隐避”,后来逐渐演变为“影壁”。影壁不论出于大门之外或之内,它们都是与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的,所以又称为照壁。

在江苏苏州罗汉院残留的宋代柱础石上还见到牡丹花中一孩童像的雕饰,这是佛教化生的表现。化生是佛教教义中所指四生之一,即胎生、卵生、化生与湿生,其中化生是无所依托,忽然而生,十分纯净,这种题材多见于佛寺建筑的装饰中。

门枕石是建筑大门的一种构件,它的位置在大门两侧门垂直边框的下方,它的功能是承托门扇的转轴使大门得以开关,所以多用石料制作。因为它枕在大门的下面,所以称“门枕石”,简称“门枕”,俗称“门墩”,宋代称“门砧”。

圆形石鼓:门枕石上为何用石鼓,目前尚未发现古籍上的有关记载。古人多把早期历史的尧、舜时期作为政治上的开明时期,所以有“尧设谏鼓,舜立谤木”之说。谏鼓是指朝廷为听取百姓意见,在朝廷大门设一大鼓,百姓有事可击鼓要求进谏。由此,门前设鼓就带有欢迎来人的象征意义了。后来把圆鼓立于门枕石上作装饰是否与此谏鼓传说有联系,这只能是一种推测。圆形石鼓立于门枕石上,下面用花叶托抱,所以这类门枕石又称“抱鼓石”或“门鼓石”。

砖雕石刻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楼庆西

楼庆西

楼庆西 1930年生,浙江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近期主要著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装修与装饰》《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建筑的门文化》等。

楼庆西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