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共和国
网络共和国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网络中的民主问题。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随时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也随时可以与别人联系,那么网络技术是不是就是民主的福音呢?作者回答说不,他认为通过网络人们更容易获得的是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拒绝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得到的是窄化的信息,很多的网站也不和与自己立场相反的网站链接。而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的环境中,信息应是多元的并且不是我们事先选择的,在其中我们还拥有一些共同的经验,例如公园和街谈巷议。作者认为信息的窄化其结果是社会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恨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也更容易对社会发动攻击。作者认为政府应积极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环境。本书译文质量较差。
热门摘录
依赖这些媒体的人有许多机会和不同的人分享经验,接触意料外的题材和话题。
一个个人无法掌控特定内容的体系,就像大街一样,你在那里不只会碰见老友,还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
让大多数人分享共同经验,置身于共同的话题和想法中
去维护“街谈巷议”或“公共场所”之类的场所确实重要,在那里人们不知不觉身处多样的信息中。 进一步,我要支持一种特殊的民主概念——商议的民主——并且评估拥有完全过滤力量的机制所带来的结果。 相关的,我也要支持一种自由的概念,来对抗那种视个人的消费性选择为自由的概念。
请注意公共论坛原则所促进的三大目标,由此我们可以有些进展。 第一,确保演讲者可以接近一大群人。 第二,公共论坛原则允许演讲者,不只可以接触不同的公民,还可以接触他所抱怨的特定人及特定机构。 第三,公共论坛原则增加了人们置身于一堆不同人和看法中的可能。
提到公共论坛原则的目标,我主张兼具非计划和不想要的接触。 事实上,社会上的公共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都算是公共论坛。 公共媒体的最佳形式,在于让形形色色的人分享经验,使人们同时置身于一堆话题和观点中。事实上,公共媒体比街道或公园占优势之处正是因为他们比较不那么具有地方性,反而比较具有全国性,甚至国际性。 就技术层面而言,法律不认同公共媒体就是公共论坛。他们认为这些媒体都是私人机构,而非公共机构。更重要的是,公众无权接近并使用他们。
代议政治的架构、监督制衡的体系,都是为了在人民和法律之间进行过滤而架构、监督制衡的体系,都是为了在人民和法律之间进行过滤而设计,以确保最后出线者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众所周知。同事,立国者也将“公民道德”(civic virtue)视为崇高理想,希望公民参与政治,投入公益而非只关心私利。 我们所采行的体制从来不曾是直接民主,一个好的民主体系会确保深思熟虑与广为人知的决策体系,而非只是快速呈现个人的意见以及适当的加总而已。
如果网络上有许多公开的商议的领域,将非常有助于确保人们可以和不同见解的人讨论。
新闻、娱乐和信息的市场将日期完美,消费者能准确的看到他们想看的节目。当筛选的力量没有限制时,人们能够进一步精确的决定,什么是他们想要的,什么是他们不想要的。他们设计了一个能让他们自己选择的传播世界。
公共论坛的想法 公共论坛原则的特点是:1.赋予演讲者接触场所和人的权利 2.政府不该处罚言论,反而应该补助言论。
真实世界的互动通常迫使我们处理不同的东西,虚拟世界却偏向同质性,地缘的社群将被取代,转变成依利益或兴趣来结合的社群。
多数裁定原则也许就像多数批评者所说的那样愚蠢,但它不只是多数裁定原则......它最重要的考虑是赋予人们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让大众接受。因此我们急需改进辩论、讨论和说服的方法与架构、这才是公众真正的问题。
信息的窄化其结果是社会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恨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也更容易对社会发动攻击
沆瀣一气的人在讨论中往往产生过分的自信、极端及对他人的蔑视,有时甚至倾向于暴力,这样的危机正在浮现
网络共和国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