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写作宗旨是: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热门摘录
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 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 恕我直言,想承包孩子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是责任感特强,其实是自我中心——对自己的作用估计过高了。学生怎样度过一生,首先是他自己的事情,某个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对很多孩子来说,我们只是一个过客。
课堂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先稳面,后抓点。课堂上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都要首先注意大多数同学,把它们稳定下来,有了“根据地”,什么事情都好办。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记住,要教育学生服从管理,而不是怕某个人,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虽然表面上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扮演学习指导者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参“二传手”和“学习警察”,如果教师善于设计各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
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 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 恕我直言,想承包孩子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是责任感特强,其实是自我中心——对自己的作用估计过高了。学生怎样度过一生,首先是他自己的事情,某个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对很多孩子来说,我们只是一个过客。
不要企图以教育手段解决教学问题,也不要企图以教学手段解决教育问题……班主任必须同时扮演管理者和学习指导者两种角色,但具体到应对某一个教育事件,你要搞清楚你的主要角色,不可以某一种角色的身份去处理本该另一种角色处理的问题。
真正的谈话应以各自独立为前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对话的结果是整合,求同存异,而不一定是‘统一思想’。在真正的平等的对话中,双方都应该是开放的,都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都随时准备改变自己,每个人既想影响对方,也想接受对方的影响,如此心灵才有真正的碰撞。
班主任要真正进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不但要有平等意识,而且要有学习和探究的形态,真正开放的现代人心态。
教师若热爱自己的学科,学得兴趣盎然,能解其中味,讲起课来自然兴致勃勃,如数家珍,触类旁通,轻车熟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讲得‘活’。讲课对于教师本人是享受,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容易形成兴趣。反之,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说不上热爱,也没有很深的研究,就只能干巴巴地说。不能深入则无法浅出,于是只好多用术语,越发枯燥。理解得不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只好背教参,更加死板。
教师应该是学习者,而且是比学生‘更加没有把握’的学习者……教师不但是学习者,而且是能引导学生学习的人。他要有两套本领……‘学’和‘让学’。
心理治疗的方法则不同,它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首先作出外部的道德评价,分清是非曲直,搞清楚原因,判断其性质,说明其危害,最后找出纠正的方法,心理治疗则不同,它尽量避免作出评价,只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由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有时候则根本不论是非,只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
心理治疗不能代替潜移默化的影响、代替集体活动。心理治疗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
它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发现孩子问题——研究其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帮家长分析,给家长支招——结果反馈——继续指导。 1.发现学生问题 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 3.找出学生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 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 5.制定初步干预措施
分类的最大好处其实还不是有利于工作。分类的最大好处是能训练教师的思维能力,使其一天比一天聪明。会分类的教师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千什么,知道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知道何事要重办何事应轻描淡写,知道何时该エ作何时该喝茶……他们的工作是一支婉转的乐曲,而不是像有些老师那样,其工作整个就像持续不断的、尖锐刺耳的警笛声,太可怕了!
从“知之”到“乐之”,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好之”阶段,如果没有“好之”,则不但不可能达到“乐之”的境界,就连“知之”也保证不了质量。一个人不喜欢的事情,他不会有很多“知之”的冲动,知道一些就行了,浅尝辄止。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