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人

作者:马斯洛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5

392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自我实现的人内容简介

“自我实现”在马斯洛那里有着特定的含义。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自我实现,它是继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优势出现之后,其优势一般才会出现的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所谓需要的优势,是指某种需要在决定人的行为上所具有的力量和强度。优势需要,就是在决定人的行为上,具有最大的力量和强度的那种需要。关于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作过不少表述,最通俗的说法莫过于这段话:“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还说:“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无疑有它自己的出发点和特定的服务对象,但作为一种心理学说和管理思想,值得我们分析、借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有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需要层次论”:第二,“自我实现论”;第三,“高峰体验论”。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正是在这样一个人身上,自我力量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他又最易忘掉或超越自我,最能以问题为中心,最能自然行动,并且最能自主。在这样的人身上,对于知觉、行为、愉快和创造的专注可以是很完全的,很整合的和很纯粹的。 人的匮乏性需要越强,专注于外界而不是专注于自我意识,自我中心和满足定向的能力就变得越困难。人越是受成长性动机促动,他就越是以问题中心,并且就越能在对待客观世界时把自我意识置于一旁。

由于自我实现者基本上不用从事物中抽象出满足需要的性质,也不把人看做工具,所以他们更可能对他人持一种非评价的、非判断的、不干预的和不责备的态度,持一种没有所求的,一种没有选择的认识。这使得对何处有何物的知觉和理解更加清楚和敏锐。这是一种能理清问题而又不卷入其中的超然的知觉,这也正是外科医生和治疗家试图达到的,也是自我实现者不用费力就具有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人身上,自我力量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他又最易忘掉或超越自我,最能以问题为中心,最能自然行动,并且最能自主。在这样的人身上,对于知觉、行为、愉快和创造的专注可以是很完全的,很整合的和很纯粹的。 人的匮乏性需要越强,专注于外界而不是专注于自我意识,自我中心和满足定向的能力就变得越困难。人越是受成长性动机促动,他就越是以问题中心,并且就越能在对待客观世界时把自我意识置于一旁。

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对具有理性的人的生活来说,最必要的是作为友情的爱。”若没有菲利亚(philia,西方传统中的第三种爱,它源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两个人之间一种亲密的但非性欲的关系,这就是日常所谓的友谊或者兄弟般的爱),爱洛斯(第二种爱,婚姻之爱)不可能持续长久。P143

除了几个例外,可以说,研究对象通常与那些我们已学会称为哲学或伦理学的永恒问题和基本争论有关。这些人习惯生活在最广泛的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似乎绝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都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哲学家。

自我实现者在他们的爱情生活中几乎用不着费什么劲,几乎用不着保持紧张或作出努力,而这一切却强烈支配着普通人的爱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一方面既是存在,另一方面又是生成。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对于自己成长的逃避,也就是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害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愿的自我削弱、假愚蠢、假谦卑、实际上是对于轻狂、傲慢、夜郎自大、自命不凡的防御。

自我实现的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马斯洛

马斯洛

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1967年-1968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被称为“人本心理学精神之父”。马斯洛并不是第一个表述人本心理学思想的心理学家,但他的著作不仅兼容了人本心理学理论家们共有的全部概念的要点,而且使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更加丰富和清晰。

马斯洛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