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底气
民国的底气内容简介
阅读民国,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段历史和文化,更是在回望和追念一种精神。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远承魏晋之后,以独立姿态演奏出的最后一个华彩乐章。 《民国的底气》以风骨为准绳,选取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吴宓、傅斯年等十二位或为人熟知、或为人所少闻的民国教授学者,采用参差忽见的笔法,融会贯通,以小见大,意欲从这十二位教授中投射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从一件件趣闻佚事入手,来探寻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力图描摹出那个剧烈动荡变革年代中,文化和人生辗转零落的吉光片羽。 《民国的底气》由落尘编写。
热门摘录
2005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病榻之上,面对前来探望的国家领导人,突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亦被称作“世纪之问”。钱还说:“回过头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中国向来臣妾并论,官僚的作风就是姨太太的作风。官僚的人生观:对其主人,揣摩逢迎,谄媚希宠;对于同侪,排挤倾轧,争风吃醋,对于属下,作威作福,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西南联大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一幅对联: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起因是一年西南联大校庆,黄钰生谈到三校同人在一起工作和谐应归功于三校具有如云、如海、如山的风度,即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稳重如山。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立即对以“自然、自由、自在”的下联。他解释说,自然是求真不做作,自由是同善不尚拘束,自在是无求有所不为。
唐代大家韩愈在《伯夷颂》中有云: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已矣。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民国的底气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