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山记

作者:阿宝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2

顾文姬评分

5

177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讨山记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有的书让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有的书让你舍不得读太快太多,《讨山记》属于后一种。如韩少功所说,作者阿宝是一个奇女子。她是一个驴友,35岁之前她放怀天下,曾徒步、骑驴、骑单车游走于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18个月;也曾单车环游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7个月。她是一个种植者。35岁之后,她放下背包,举债租下梨山几处山坡,开始讨山的新生活。从最初的建房、设计果园,到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她以磨炼血肉之躯的方式,认真实践自己对于土地的关怀与惜护。虽是和梭罗一样入山居住,她的《讨山记》记录的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选择靠天吃饭后的种种牵绊与阻塞。曾有读者跑到阿宝的网站上留言,问她是否还出书。她回复说:我要做个实在做事的人。人不缺理想,缺的是行动力。阿宝于1999年上山,现在,每年果熟季节,读者还可以去她的网站上定购水果。部分名家推荐:“能否走向充满着尘土、汗水以及伤痛的长途——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更为严峻的一项使命。”——韩少功(著名作家);“阿宝以一个女子的骨肉之躯,流血流汗,向土地索食,在劳力中劳心,于练身里炼神,向谋食处谋道,最终达到桶底脱落,无挂无碍的禅境。”——王跃文(著名作家);“一位台湾女性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写生则不然,不论技巧如何,在静观描摹的过程里,必然会一笔笔地将自然的神髓写进心里,同时也将自己一点点地释放、交给自然,过程总是让人忘我,使人深深融入周遭景物中。成果,倒像是醇酒取去精华之后的糟粕,反而不是那么重要。而与自然相处最可贵的,不正是那可内化的部分吗?我也曾是个有志于摄影的自然爱好者,但在发觉手上有相机时,我就只想“掠夺”而不知如何“交付”自己。终于我放下相机,开始拿起画笔。曾经,对自然的感动,很大一部分来自科技影像,但放下相机、走出Discovery频道之后,自然的“灵”,才真正进入我的生命。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当然希望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这个愿望在生产者人数够多、技术成熟、时间也够久,足以转换大规模的恶质环境时,必定可以达到。 然而在这天来临前,先锋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难免要有一些烈士精神,消费者没有高价位低品质(有瑕疵、虫咬的蔬果)消费的心理准备和实际行动,生产者又如何度过试验学习期的高工本低产量?

山河大地自有它深奥的法则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平复或反击人们加诸它身上的创伤。大自然何尝需要人去成就它什么?只怕是人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

许多事情即使年华老去,精力衰竭,只要兴致仍在都还可以去做,相信我六十岁重拾画笔还能轻松愉快,但四十岁以后才要擎起锄头,却绝不容易。

讨山记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阿宝

阿宝

1965年生于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自然中获得最深的感动,因之,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成为她最大的关怀。她生命的主轴,一直萦绕在生活内涵的取舍上。曾经为学摄影而谋职于照相馆,每天冲印照片、接触化学药剂而对此爱好心生动摇,渐渐无师自通拿起画笔取代相机。大学时代首次攀登高山,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后任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及单车环游定性一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七个月。结束云游后蛰居花莲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1999年,她作为与山林和平共存理想的实践者,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女农。设计说明:设计师:国内顶级设计师朱赢椿。设计效果:朴素而有大美

阿宝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