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精神

作者:许倬云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2

顾文姬评分

4

106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中国文化的精神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88岁历史学家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作品看点】★ 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中国三部曲”压轴之作,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许倬云教授在文明的土壤里发掘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好书,余英时郑重推荐、许纪霖专文导读★ 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大家之作【焦点推荐】余英时——本书宏观与微观交互为用、雅俗共赏、古今一贯,远远超越前人。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生活相当全面,上起文化精英,下至普通民众,无不包含在内。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恰恰是一部“明道”之作,同时又是一部“救世”之作,我郑重地推荐它给读者。葛兆光——许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大历史。“所谓‘大历史’,不能从单独的事件着眼,必须从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观察整体的变化。”大历史要有大判断,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许纪霖——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许先生心怀家国天下,从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视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可能性空间。中国文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一般老百姓,很少会在谈话时引用四书五经,二十四正史,他们的历史观,就是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的一套评价体系。他们认可的价值,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对得起,人间必须有公道,世上必须有正义。

杨庆堃先生主张:中国人的信仰并不在建制性的宗教系统之内,更多的却是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的仪式和理念。

人类的宗教情绪,其实不外乎“”敬“”和“畏”二字、前者是尊敬,也带着感情;后者是怕,又不知道如何对科。

中国文化的精神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许倬云

许倬云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讲座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求古编》《寻路集》《万古江河》等。

许倬云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