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作者:罗伯特·赖特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0

顾文姬评分

4

396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洞见内容简介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樊登博士——重磅推荐★“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作序解读★查理·芒格家族财富管理者、“巴菲特接班人”李录——年度好书必读★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重磅作品☆人的大脑是为了幸福而设计的吗?☆“我”到底存不 存在?☆一切为“空”,还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为“空”?☆如何才能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编辑推荐】1.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2.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重磅作品。3.现代进化理论与佛学的碰撞与交融,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4.伟大的沉思与实践之旅,世俗时代精神生活的基础。-【内容简介】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以超然的视角,抵达更广义的同情;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媒

购买《洞见》

洞见

洞见 罗伯特赖特 从科学到哲学 书籍

1207 已售

¥52.28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该戒律警示人们要避开raga、dvesha和moha“三种毒药”。这三个词通常翻译作“贪婪”“憎恨”和“幻觉”''

他梳理了所谓的“五蕴”(five“aggregates”),根据佛教哲学,“五蕴”构成了人类和人类的体验。准确地描述“五蕴”,需要单独一个章节才行,但是为了方便解释现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将“五蕴”这样分类:(1)“色身”(开示中称作“色蕴”),包括眼、耳等感觉器官;(2)基本的“感觉”;(3)“辨识”(可辨识的景象或声音);(4)“心所”(很大的一个类别,包括复杂的情绪、思想、倾向、习惯和决定);(5)“意识”,或认识,特指对其他四蕴内容的认识

在印度教思想里,特别是在不二论吠檀多( Advaita Vedanta)学派的印度教思想里,个体自我或灵魂只不过是所谓的宇宙灵魂的一部分。用即度教的术语来表述是这样的: atman(自我或灵魂)是 brahman(梵,宇宙灵魂)的一部分。现在如果说 atman(自我)是某种事物,不管是 brahman(梵)也好,是别的也罢,就是说 atman(自我)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而佛教的诞生,佛教之所以能在印度教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主要根基便是对 atman(自我)存在的否定。

洞见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罗伯特·赖特

罗伯特·赖特

罗伯特·赖特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他的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多次获国家期刊奖。主要作品有《神的进化》(入围普利策奖)、《三个科学家及其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道德动物》(《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被《财富》杂志列为“有史以来最具智慧的75本专业书籍”之一)。

罗伯特·赖特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