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之夜

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53

顾文姬评分

5

4037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智利之夜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塞巴斯蒂安·乌鲁提亚·拉克鲁瓦,是一位神甫兼文学批评家,天主教主业会的成员,同时还是一位平庸的诗人。因为坚信自己即将死去,发着高烧的他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光一一进行了回顾,尽管事实上,随着夜晚的加深,他的热度降了下来,而他那一连串的胡言乱语也随着一些冷冰冰的人物的登场而得到了缓解。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接下来的日子有些奇怪,就仿佛我们所有人都猛然从梦中被惊醒,重返现实生活中似的,虽然在某些场合,感觉截然相反,就好像是我们所有人都突然进入到了梦中。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则伴随着梦中那些异常的参数开展起来:在梦中一切都可能发生,人们也“接受”了这一点。我们的动作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像羚羊那样活动着,或者像梦见了羚羊的老虎那样活动着。我们活动着,就像是瓦沙雷利笔下的一幅画似的。我们活动着,仿佛自己没有影子,仿佛这一奇特的行为和我们无关。我们说话。我们吃东西。但事实上我们只是试图不去想我们在说话,不去想我们在吃东西。

费尔韦尔说:乌鲁蒂亚,那个维也纳鞋匠的故事使我感到悲伤。我说:费尔韦尔,你还有好多年可以活呢。他说:生命有什么用处?书籍又有什么用处,仅仅是些影子罢了。我说:正如同您一直在观察着的那些影子吗?费尔韦尔说:没错。

在我向茶水里加糖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脸庞。是谁看到了你,塞巴斯蒂安,而现在又是谁在看你?我对自己说。我有一种欲望,想要把茶杯扔向那面洁白的墙壁;我有一种欲望,想要坐下来,把茶杯放在膝盖之间,并开始哭泣;我有一种欲望,想要把自己变小,然后跳入那杯温热的茶水中,向茶杯的底部游去,在那里躺着一粒粒的砂糖,就像是一块又一块巨大的钻石。然而事实上,当时我保持严肃,一直面无表情。

只要闭上眼睛,疼痛就会结東,这是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做的。然而当时我并没有那么做,因为费尔韦尔所说的内容,还有他除了轻微的眼部活动之外始终维持静止不动的那个样子,在我看来,正被逐渐赋予一种含义,那就是无穷的恐怖,或是向无穷无尽发射出去的恐怖,其实这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正是恐怖的终点,它不断上升,上升,永不停止,从那里产生了我们的悲哀苦恼,从那里产生了我们的痛苦忧伤,从那里产生了但丁作品的部分诠释,那种像蠕虫一样细小并且无刺的恐惧,它无疑能够上升、上升,并膨胀成爱因斯坦的某个方程式。

智利之夜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罗贝托·波拉尼奥

罗贝托·波拉尼奥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